可以说,开创自己的一套理论。
何为创新,这就是。
张忠培先生的故事,也让苏亦听得热血沸腾,也恨不得自己可以参与发掘,甚至可以独立主持发掘一个遗址。
这样一来,也就有了属于自己考古发掘报告编写的机会。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而已。
就算是高铭先生,这么多年来,参与那么多考古发掘,带了那么多届北大的学生参与田野时期,他也没有独立主持发掘遗址的机会,苏亦想要独立主持发掘,哪有这么容易。
估计十年以后,再说。
看着他一脸羡慕的模样,张先生不由笑道,“听高老师说,你在广东参与河宕遗址实习的时候,还参与编写河宕遗址的发掘报告,有没有这回事?”
苏亦多少有些不好说,“做一些基础工作,还有第一部分绪论,后面主要还是整理资料,填写资料表,顺便画一些器物图以及地形图,能够做的工作不多。”
然而,他的话,却让张忠培的目光亮起来,“可以啊,才第一次实习,就能够参与发掘报告的编写,这个经历非常难得。我们学考古的,要是没有田野经验,没有发掘报告的编写经验,那就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的考古学者,这点上,你已经走在很多同行的前面。更加难得的是,你竟然还会考古绘图。”
这时,邹恒先生突然说道,“这小子家学渊博,美术世家,美术功底相当好,这也是为什么宿先生会收他入门下的原因之一。”
张忠培恍然,“难怪你前几天要跑去研究伪满时期的建筑,敢情是要继承宿先生的衣钵,有意要把古建考古领域发扬光大啊,不过这个方面,又涉及到梁思成先生的领域。”
说到这里,张先生也反应过来了,由不得感慨,“果然是新会的。”
似乎想起来什么,又道,“听说,启功先生还给送给你好几幅书贴,有没有这回事。”
苏亦只能点头啊。
“不愧是陈垣先生的小老乡。”
得,张先生三言两语之间,就把他的老底都给撂光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就是新会人的乡土之情。
以前没有感受到那是因为他的位置不够,现在能够获得到这种来自于故乡前辈学人的恩泽,那是因为他恰好出现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
不然,他真像前世一样,到云大读书,这些老前辈想要照顾他,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归根到底,还是要自强。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北大学考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