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故宫博物院院刊》正式复刊了

作品:我在北大学考古|作者:莫鞑|分类:都市|更新:2023-10-23 08:24:25|字数:22348字

在北大,男女登台表演并非没有,然而,当着北大好几千师生的面,演唱一首“情诗”,就他俩。

刚登台,会场就传来极为热烈的掌声。

等他俩开始真正演唱的时候,掌声就更加热烈了。

“我是天空里一片云

偶尔投影你波心

不必讶异

无须欢喜

也许转瞬无踪影

……”

最先开腔的黎新叶,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唱腔极好,一开嗓就让众人惊艳不已。

相比较叶子同学,苏亦的嗓子就有些尴尬了,谁让他还在变声期呢。

因此,他的也弱化自己的演唱部分,在台上拎着吉大弹唱伴奏,负责和声。

越是这样,叶子的同学的光芒就愈发闪耀。

一曲毕,掌声经久不息。

当然,这也不是大家第一次听到苏亦弹唱,然而,他跟黎新叶一同登台,却是第一次。

尤其是演唱的歌曲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偶然》,越发让大家钦佩苏亦的才华。

这一首《偶然》,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在场的学生回忆当年北大读书的时光,总会提及眼前的这一幕,因为太经典了,让人怀念。

于是,1979年的第一天,对于北大的学生来说,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就是《偶然》,也让苏亦“北大小师兄”的名头传播地更为广泛,成功破圈。

然而,对于苏亦来说,并非全都是好事,也给他带了不少的麻烦,还有觉得他的太张扬,公然在北大元旦晚会上宣扬爱情,说他不该演唱的徐志摩的歌曲,说徐私德有亏,不值得宣扬。

直接就从诗歌讨论演变成徐志摩的道德问题,进而上升到社会思想问题。

苏亦哪里扛得住,只能不给予理会。

就算如此,也架不住北大的学生对徐志摩对《偶然》的喜欢,甚至,原本不喜欢徐志摩的学生,也都开始哼唱这首歌了。

谁叫苏亦是根据后世流行曲风给诗歌谱的曲,完全跟七十年代末流行的曲风格格不入,又极为新颖,不喜欢人才见鬼。

就算按照苏亦的音乐审美,他也极为喜欢后世《偶然》的编曲。

《偶然》的受欢迎程度,完全超出苏亦的认知,除了编曲之外,也归功于黎新叶的演唱。

谁让叶子同学的声音就是这么好听呢。

元旦晚会,让《偶然》成功屠版三角地宣传栏一周。

对于苏亦生活没啥影响,主要是他回到北大以后就开忙了。

除了学业之外,他已经开始在故宫实习,编辑组的工作,自然也不能落下,之前在长春十多天,耽搁的活可不少。

《故宫博物院院刊》复刊,对于编辑组的众人来说,绝对是大事。

说是众人,也不过是他跟刘北汜先生及其助手张闵三人。真正的顶梁柱是刘先生,张闵是助手又没有相应的学术背景,干的是杂活,稿件审核这些事情他干不了。

苏亦不在的话,审稿的事情都落在他的身上,各种辛苦可想而知。

刚刚复刊的故宫院刊,在期刊定位上,虽然是对外,不限于院内专家学者,但实际上,复刊的时候,约稿的对象,大部分都是故宫的研究人员。

比如唐兰、徐邦达、朱家溍、罗福颐、杨伯达、叶喆民、张克忠、王璞子、刘炳森、杜乃松、马子云等先生。

而且写的文章,也都是各自的研究领域。

比如唐兰先生的《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就是介绍性文章,带着科普性质,之所以选取这篇文章,主要是考虑到故宫院刊复刊以后的读者群体,期刊并不是专业性极高学术期刊,也具有一定的宣传科普价值,以便于广泛流传。

此外,研究清史的俞炳坤则写了一篇《慈禧入宫的时间、身份和封号》;叶喆民则写了一篇《中日书法艺术的交流》,多少让苏亦有些意外,他还以为叶先生会写陶瓷相关的文章呢,不曾想竟然是书法艺术。

至于罗福颐的《北元官印考》,完全就是他的老本行了。作为罗振玉之子,在金石学研究方面自然是家学渊源,进入故宫之后,专门从事玺印及古文字研究,在该领域贡献良多。

此外,玉器专家以及美术史大拿杨伯达则写了一篇《冷枚及其《避暑山庄图》》,虽不是玉器相关的文章,却仍然属于美术史范畴,也算是苏亦熟悉的领域。

实际上,故宫书画组的大佬还挺多的。

比如徐邦达先生,则写了篇《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相比较各种器物考,对美术史考证,他就更加熟悉了。

毕竟对于这方面,他也属于家学渊源。

此外,朱家溍写的《足本《唐音统签》全帙》就比较难了。

苏亦对这方面,完全就是一窍不通。校对的时候,相当费劲,好在还有刘北汜先生,不然他也抓瞎。

剩余的王璞子《燕王府与紫禁城》、马子云《关于《汉池阳令张君碑》残碑》、刘炳森《书画装裱技术中的“蒸馏法”》,这几位先生,他们的文章,对于苏亦来说,都相对简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北大学考古》,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第278章 《故宫博物院院刊》正式复刊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第278章 《故宫博物院院刊》正式复刊了并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