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黑白电视里面呈现的画面就是,男演员没穿衣服,女演员袒胸露背、穿着暴露。
好家伙,这样一来,就热闹了。
全国各地的投诉,如同雪花纷飞。
当时,在苏家大院,好多家长都纷纷捂着小朋友的眼睛。
苏亦也直呼辣眼睛。
不管如何,这依旧是值得纪念的一个除夕夜。
晚上,苏亦跟弟弟们一起守岁。
结果没过十二点,堂弟就有些调皮的去点燃炮竹。
于是,接二连三,整个世界都炮竹声。
第二天,春节,拿红包。
初二,各种走亲戚。
初三,老爷子的门生故吏纷纷上门拜年。
聊着聊着,县文化局一位领导就提到古井官冲村永安里有一个杨太后墓,因为位置偏僻,保护不得当,已经损坏严重,县文化局这边想要保护,又不得章程。
希望老校长帮忙给一些建议。
听到这话,老爷子就笑起来了,“你这个家伙,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你让我题字或者辨认一些壁画图案,说不定我还能说出来一二,或者说说宋史我也能说出一二,结果,你倒好,让我给古墓保护提意见,我能提出来啥来。你直接说来找我大孙子就可以了。”
其他的来访者也笑了。
说话的领导,望着苏亦,“小亦是北大考古专业的高材生,听说之前还在省里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中央来的专家啊,可遇不可求,当然不能错过了。”
老爷子望着苏亦,“你对这个方面有研究吗?”
苏亦回答,“我导师宿白先生,是国内宋代考古的专家,可以说国内第一人,五十年代的就是就写出来第一本关于宋代古墓的发掘报告《白沙宋墓》,研究确实有,但咱们杨太后陵墓,还没严重到需要发掘的地步。”
他这一出来,可把其他人都吓一跳。
一同前来的县博物馆副馆长,连忙摇头,“对,对,不需要挖,不需要挖。”
好家伙,大家过来寻求保护方案,他却告诉大家,他是挖墓专家,谁敢答应啊。
苏亦笑,“确实不能挖,咱们文物工作方针也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杨太后陵墓,主要的就是保护,官冲当地群众有意识保护,县领导也重视,咱们在划一块区域,把它围起来就行了。”
“这么简单?”领导也被他如此接地气的方式,也说愣住了。
苏亦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就是这么简单,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旁边建立一家纪念馆,然后张贴一下相关史料,作为宣传,甚至,如果县里想要加大管理的话,也可以安排专人看守。”
领导苦笑,“这些不太现实,而且,杨太后陵墓也不符合要求。”
杨太后陵墓,听起来规格很高。
但,真实情况却是这是一个这座用蚝壳砌成的没有碑文的坟墓,极为简陋。
墓葬所在地,苏亦前世今生都去了好多次。
杨太后陵,在村里面,比较偏僻,周围没有任何标示。而且道路杂草丛生,直接把路面给封住了。
再过几年,陵墓都被村居围绕,完全就是在村里面。
外地人想要想要找到陵墓,就必须要找向导,不然很难找到。
整个陵墓非常小,约74平方米,极为简陋,跟它的名头严重不符。
陵墓本身风化破损。
现在都还是土面。
八十年代,经过修缮。
直接浇灌混泥土,由垄环、享堂、山手、月池组成,角形石质坟头,直角踢靴,护墙和山手皆以蚝壳砌筑。
现在嘛,经过多年的风化,极为破败,就算本地百姓世代保护,但有没有被盗掘过,谁也不知道。
但这也不是重点。
重点是,新会人要保护这个有着象征意义的陵墓。
这就涉及到杨太后的身份了。
杨太后(1244-1279),名巨良,宋度宗的皇妃、宋端宗的生母,宋端宗即时尊为皇太后,被后世誉为国母。
南宋行朝在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行宫30间,杨太后在慈元殿主持政事。
宋元崖门决战中宋朝灭亡,杨太后赴海殉国,太傅张世杰仓促之间将其葬此。
以上,就是杨太后的来历。
其实关于杨太陵墓所葬何处,也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当地好心人偷偷地将其礼葬于崖山,另一说法则是宋将张世杰将她葬在这里。当时已经改朝换代,百姓不敢为她立碑。
对于新会人来说,她必须葬于官冲村永安里。
用新会博物馆副馆长的话来说,就是“因为当时环境很特殊,所以安葬得很仓促、很简陋,与一般的墓差不多,并非帝王级别的高规格陵墓,再加上多年来都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修复工程,加上地处偏僻,渐渐淡出世人视线。”
现在,改革开放了,保护的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
其实,这是好事。
家乡有这样的历史遗迹,如果开发好了,不管是对文化还是旅游方面都是一个极好的宣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