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民族学是如何在中国消亡的

作品:我在北大学考古|作者:莫鞑|分类:都市|更新:2023-10-23 08:24:29|字数:20466字

“为啥啊?”

“历史系上哪里去找老师给你们上课,要知道中大考古专业学术带头人就是梁先生。”

其实,这就是为啥后世中大人类学系会有考古专业的原因。

这个方面跟央民是一样的。

吴宗麟后知后觉,“这个意思是说,只要我今年考不上徐教授的研究生,就必须要跟考古专业转为未来的人类学系了?”

苏亦点了点头,“是的。所以小伙子,你要努力了。”

“那我们也是了?”

周雅琴问道。

苏亦点了点头。

这姑娘有些沮丧,“我们本来就是冲着历史系来的,结果,以后还要转入人类学系,这算什么回事啊。”

白槿脸色多少也有些失落。

苏亦笑,“你们啊,根本就不知道中大恢复人类学系是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啊?”

苏亦说,“意味着你们是建国以来恢复的第一个人类学系的学生,只要你们毕业全国各地的高校就抢着要。”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物以稀为贵,到时候,只要中大恢复人类学系,全国各地的高校肯定纷纷要恢复人类学系,到时候去哪里找那么多老师啊?会有不少老师半路出家加入人类学系,你们肯定供不应求。”

周雅琴苦恼,“可我根本就不了解人类学嘛,而且,我对考古学比较感兴趣。”

苏亦笑,“这不影响啊,我之前都说了,按照英美的分类,考古学就是在人类学下面的,咱们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李济先生学的就是人类学,就连梁思永先生去哈佛大学留学学的也是人类学,但是他们都从事考古学工作。按照西方的学科分类,他们没有我们国家那么久远的历史文明,他们只能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研究考古学,这些都不影响你的对考古领域的探索,这个方面,沈哥是你们学长,未来梁先生也会按照他的模式培养你们的。”

周雅琴说,“你是说,我们未来还是学考古学?”

苏亦点头,“是的,本质上没有太多的变化,但这是本科阶段的,如果研究生阶段,变化就有点大了。”

白槿也忍不住问,“怎么说?”

苏亦解释,“因为梁先生培养的研究生,肯定不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去培养,他必须会从文化人类学方向去培养,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民族考古。”

“民族考古?”

苏亦点了点头,“是的,就是民族考古,有人说这是民族志考古。”

“啥意思?”

“就是,民族考古不是对某个民族文化的历史进行考古溯源研究,而是通过对当代现存的民族志资料的利用和以考古学的眼光进行现代民族志调查,以探求人们的特定行为模式或生存方式与所遗留下的遗存之间的关系、模式,供考古学家参考,试图透过考古遗存看到造就遗存的古人行为和生存方式。”

“太复杂了。”

“简单来说,就是民族考古,它不是专门去考古某个民族的历史,而是利用现有的民族资料去给考古学家做一个参考,然后去研究古人的行为和生存方式。”

白槿仨人似懂非懂的点头。

苏亦说,“算了,你们不要去纠结概念问题了,不同的学者对民族考古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们跟梁先生做研究的话,就必须从事民族考古研究,这是一个大融合的研究方向,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甚至语言学相互融合,要学的东西非常多。”

“这也太难了吧。”周雅琴咋舌。

苏亦笑,“确实不容易,但学好了,你们就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了,未来就是梁先生的衣钵传人,如果继续读博士,说不定就是你们中大的人类学的学科带头人了。”

说着,他望向白槿跟周雅琴两个姑娘,“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诱惑力啊。”

周雅琴立即摇头,“我不可能的,根本就不是这块料,能够考上研究生,我就谢天谢地了,这种好事,就交给小白吧。”

白槿没有摇头,而是反问,“这种好事苏亦你之前为什么不答应考梁先生的研究生。”

这姑娘显然是心动了。

苏亦咧着牙齿笑,“因为我比较喜欢北大。”

“就是这么简单?”

“对啊。就是这么简单!”

“不觉得可惜?”

苏亦摇头,“不可惜,因为我去北大,未来同样也能够成为学科的带头人啊。”

这一刻,大家都感受到他的自信了。

对啊,眼前这位,今年也才16岁。

要是到他们这个年纪,博士已经毕业了。

再破格提拨。

说不定都可以成为全中国最年轻的硕士导师了。

就这样的妖孽。

留在中大,太欺负人了。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北大学考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北大学考古》,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第282章 民族学是如何在中国消亡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第282章 民族学是如何在中国消亡的并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