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亦也好奇。
但他确实用不到。
金石学,又不是他专攻的方向。
短暂聊天以后,示意苏亦不要理会自己,容老就在自己的位置坐下,然后开始工作。
他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给《金石编》补字,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累了,就看书写字,但人老了,精力不济,偶尔闭目养神打个盹,醒来以后,习惯性抽烟。
甚至,还请研究室的老师抽。
大部分老师都不接,老爷子很有意思,其他老师不接,他就朝着苏亦递过去。
苏亦哪敢接,连忙拿火柴盒帮忙点烟,老爷子连忙摆手,“不要来这一套。”
苏亦还是点上了。
容老笑骂,“小家伙鬼精鬼精的。”
苏亦说,“我在家也帮爷爷点,习惯了。”
这个过程,资料室的管理员黄老师,就一直盯着容老手中的香烟。
苏亦以为他的烟瘾犯了,不曾想,等容老吸完烟,他就直接在烟火杠倒点水,确认烟头完全熄灭了,才微笑道,“书库禁止烟火。”
苏亦恍然。
看着黄老师熟练的熄灭烟头的动作,显然,这事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作了。
让苏亦想起来,马世昌帮忙宿先生擦黑板的事情。
尊重师长,并非说说而已。
也需要体现在日常的小事之中。
等容老抽完烟,趁着老爷子心情不错,苏亦提出自己的要求。
容老一听,笑道,“想看就拿起来,想要钤印也可以。”
于是,苏亦如愿以偿地拿起这些印章一一观看。
这些印中除了姓名章斋号印外,之前提及到邓尔雅名言章也在其中,字较多,苏亦拿起来随口读道,“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他一念完,容老就咦了一声,“小家伙,行啊!”
其他老师也朝着他竖起大拇指。
“怎么了?”
苏亦疑惑,不知道发生了啥了。
曾老师说,“你是第一个第一次拿起这枚印章,就可以全部念完上面字体的学生。”
“真的?”
“真的!”
得到肯定的回答,苏亦大为意外。
其他老师说,“果然是少年天才,比我们强多了。”
容老笑道,“这枚印章是我四舅邓尔雅刻的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里面的话,时间久了,印面不清晰,就不要辨认了,是要好好清理一下了。不过,你一拿起来,就能够读完,确实难得,因为这话不全,我四舅篆刻的时候,为了工整,少了一个‘便’字,因此,不读《金石录后续》的人根本就看不明白,当然,读了要是不精读,也认不全。”
难怪,自己会被夸奖。
其实这句话的全文是,“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翻译过来,大致意思就是,“两年以后,赵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要走遍四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
邓尔雅先生刻意把“便”字去掉,意思一下子就改变了。
去除了赵明诚的部分,成了勉励容老,要有节衣缩食,走遍四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
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是名言章。
看着几位老师望向他,各种赞赏的目光,苏亦多少有些心虚。
没错《金石录后序》就是李清照写的,这里的李清照就是着名的词人李清照,她跟丈夫赵明诚两人仿照欧阳修《集古录》的体例,编撰了《金石录》三十卷。
这部书着录自三代至隋唐五代的钟鼎彝器款识和碑碣文字,共二千种,跋尾五百零二篇。
后代学者,对这书的评价很高。
苏亦之前听过《金石录》,但没细看,《金石录后序》倒是看过了,却没法通篇背下来。
这一次,因为有机会到研究室,可能看到以前在美院读书的时候,老教授提及的名言章,来之前他,还特意抽空翻看了一下这篇文章。
整篇文章,虽然名为金石录后序,实则通篇下来,真正写金石录有关内容的也就是前面的一段,后面大部分都是回忆。
因此,有人说《金石录后序》,既是李清照的自传,也是赵明诚的回忆录。
而且,这篇散文不仅以笔墨见长,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有史学家认为文章的价值,比《金石录》还要重要,因为它关系国家兴亡的青州之乱、靖康之耻等,其中都有所反映。
乱世之中,文人墨客想要玩赏金石,纵情读书,基本不可能。
而且《金石录后序》通篇读下来,很容易就能够弄明白造成李清照那样夫死书亡的悲剧的根源,是研究李清照生平的重要文献资料。
苏亦只觉得侥幸,要是来之前,他没有作功课,拿起印章,却连字都人不清楚,那就真要出丑了。
让他没想到是,他竟然是第一个第一次拿起名言章就把字体认全的学生。
这两个“第一”,让他在“少年天才”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心想着,万一有一天,人设崩塌,就惨了。
这一刻,苏亦心好慌。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北大学考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