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

作品:我在北大学考古|作者:莫鞑|分类:都市|更新:2025-04-27 22:32:03|字数:21800字

“那么这情况的方法,应该怎么做?”

苏亦望着这货,一脸无奈,敢情我前面说那么多,都白说了啊?

沈明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也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赶紧补充道,“我是说,应该如何落实到具体当中?”

苏亦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说,“其实,样本选择是统计学的问题,样品的误差率跟样品总量成反比,样品越多误差越小,因此,咱们该怎么选择,其实取决于总量的大小以及对准确率的期望值,想要准确率高就要加大样本的的数量,这部分,确实有点复杂,因此,想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的采样方案,就必须要综合考虑到遗址的特点、发掘规模的大小、发掘时间与经费以及对研究结果深度等诸多问题。”

说到这里,苏亦停顿一下,加强语气,“我跟陈队长讨论之后,决定选针对性采样法。”

“啥是针对性采样法?”沈明跟小王异口同声问道。

苏亦解释,“浮选土样的采集方法有很多种,但最常用的有剖面采样法、针对性采样法和网格式采样法三种。”

“剖面采样法是指从揭露的或自然裸露的遗址剖面上采取土样,主要适用于对某个遗址小规模试掘,或对一个区域内的考古遗址群的调查。简单来说,就是咱们之前干的活。”

“网格式采样法是指在人为划定,一个堆积范围内打出网格系统地采取土样进行浮选。所划定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遗址,小到一个房址甚至一个灰坑。”

“网格式采样法一般用于发掘经费和时间都比较宽裕的重点考古发掘项目,以便精确地了解一个遗址内植物遗存的完整情况。”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

第289章: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免费阅读:,!

网格式采样法式最科学的采样法,奈何咱们时间、经费、人员各个方面都是短板,根本不合适采用这个方法。”

“这么说来,剩下的就只有针对性采样法了?”

“是的。针对性采样法是指有针对地从遗址中选择不同的埋藏背景进行采样,如灰坑、灰沟、房址、灶坑、窖穴、墓葬、器物内存土或破碎器物下积土等。针对性采样法一般适于发掘经费和时间都比较适中的常规考古发掘,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采样方法。”

说到这里,苏亦补充,“需要强调的是,在选择和确定采样点时,不应该主观地推测哪些埋藏背景可能或不可能出土炭化植物遗骸,事实上,在遗址中只要是文化堆积一般都有埋藏炭化植物遗存的可能,因此,咱们一会开挖就行。”

说到这里,苏亦有些遗憾,“如果不是条件有限,咱们采用网格式采样法与针对性采样法结合起来,效果就很更好了,但是现在没有办法了。”

前面讲了那么多了,也该要干活了。

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又来了。

“苏亦,咱们浮选土样量应该取多少?”

“对啊,咱们也不能瞎挖土样吧,到底要取多重,有没有标准?”

苏亦说,“这个没有硬性规定,大小都可以,条件好的遗址就取小一点,比如国外有的遗址就取5升,条件差的遗址取100升都有,但一般来说,取10~20升左右即可。”

“啥?你怎么用升来当标准?”

苏亦解释,“由于一个遗址尤其是大遗址内不同埋藏地点的堆积土的成分和干湿情况不同,浮选土样一般不用重量而用体积来衡量。”

说完,他又补充,“需要强调的是,在每份样品土量的问题上,应遵守宁多勿缺的原则,如果土量过少,就有可能会给浮选结果造成误差,甚至丢失一些重要信息。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未来咱们有条件的话,可以做一些对比试验,现在嘛,咱们尽量取20升吧。”

苏亦想了想,问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土样发掘出来以后,放到哪里?”

“拿回去?还是直接放置在遗址当中?”

苏亦说,“挖出来再放洞口处。”

“为啥不带回去?”

“从遗址中采取到的土样经常是潮湿的,而炭化物质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含水的炭化植物遗存其重量必然增加,直接用潮湿的土样进行浮选就违背了浮选法的基本原理,其结果不仅会影响植物遗存的提取率,严重者还会导致浮选结果出现误差。所以,土样在浮选前必须先经过干燥处理,不合适拿回去室内堆放,不通风。”

“那直接放到外面晒太阳就行了,放在洞口处干啥?”

“不能晒太阳,炭化物质的质地十分脆弱,如果将土样直接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就会造成炭化植物遗存因脱水迅速而爆裂破碎。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选择一处阴凉通风的地点,将土样摊开阴干。”

“好家伙,这玩意讲究还挺多的啊。”

苏亦笑,“不然呢,要是啥都不讲究,是个人都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北大学考古》,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第289章 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第289章 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并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