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不讲武德

作品:大明伪君子|作者:南墙的那头|分类:历史|更新:2022-01-13 14:29:33|字数:6172字

毛大人并没有轻言放弃,他看向周文韶,问道:

“请问周大人,可有荆襄方面关于江泉购粮的奏折,事关新置流民,还望周大人莫嫌下官多事。”

事情的利弊要多方证实,这才是老成持国的态度,周文韶点头道:

“有的。前日恰好又有一本荆襄巡抚的奏折到来。”

毛弘听周文韶说完,向成化皇帝行礼道:“恳请陛下调阅。”

“可。”成化皇帝点头。

没过多久,便有两本奏折取来。

成化皇帝直接就吩咐交到了毛弘手上。

毛弘接过一看,确实是有禀报江泉县行文购粮,预计购粮总数在十万石到十二万石之间。

第一次购置了一万二千石,按平价购置,交割现银六千两。

第二次购置了三万石,交割现银一万五千两。

第一次只有五艘船,第二次就有了十五艘船,预计第三次就可以全部购置完毕。

与此同时,两次来往,都购置了当地相当多货物,也带来了许多物资。

双方贸易已达两万多两的规模,预计后期还会更多。

荆襄巡抚总结,这些银子和生意,对于百废待兴的荆襄地区来说,极大地促进了荆襄地区的物资流动,稳定人心,改善民生,实乃善事。

毛弘长叹,不是自己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事事想到了自己前面。

好吧,这擅自改国策的事可以用事急从权来解释,那么剩下的那些银子呢,看他怎么个花法?

接下来的第五份奏折就是解释这些银子用途的。

第一点就是强调建造“皇恩小区”。

听到这个名字,所有人都无语凝噎了,脸皮麻木了……

这马屁拍的,实在是太简单粗暴了。

这江泉县令,就差在额头上写上“我是马屁精”五个大字了。

可架不住皇上就爱这调调,龙颜都乐得找不着北了。

成化皇帝吃着小零食,心里无限不着边际地发着感慨……

想不到江南的百姓这么爱戴朕,真乃模范子民是也!

就连自认是皇帝贴心人的“纸糊三阁老”,也在心里不停检讨自己这些年拍过的马屁。

自己走的是技术路线,以前的马屁是不是太过精致,会不会江泉知县这种一力降十会的马屁反而更得皇上欢心?

要不要转换风格?贸然转型会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是一个大问题,揪心啊!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处,通过这一番自省,三阁老竟然分别发现了自己这方面的短板。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官场巅峰级高手的他们,欣喜的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的嘛……

随着覃昌的一一叙述,众人才发现,这所谓的小区,与自己的认知完全不同。

小区并非简简单单的安居点,将灾民安置其中只是这个宏大工程里最小的一部份。

整个小区竟是将受灾的地段全部买下推倒重建,形成一个超大的居住点。

而且这个居住点的规格之高,配套设施之全,怕是天下所有县城里的独一份。

其中包含有“皇恩大学堂”,“皇恩医馆”,“皇恩大市场”,“皇恩大戏院”,“皇恩大酒店”“皇恩衙门办事处”……

谢天谢地,接下来的名目里总算没有那么多“皇恩”了。

“饮食一条街”“治安巡捕分衙”“救灾扶贫基金会钱庄”“运输行”“官办牙行”“贸易行”“商会街”“宣政栏”。

凡是想得到,里面都有着规划,四纵四横十辆马车并行的大路,十六条大街道井井有条。

这哪里是什么居住点,分明就是一个超大的新城。

哦,对了,这就是借着倒塌的那一段城墙扩建的,足足扩大了大半个城池。

且还相连着一个新建的码头。

既是扩建,又加固了城防,还解决了百姓生计,端的是一石三鸟。

而且可以想象得到,若是遇到倭寇来犯,全城的百姓就可以相当迅速的安置进新城之中,好精明的打算。

还可以进一步推想得到,若真能如规划一般将这座新城建设起来,这将是一个寸土寸金,欣欣向荣的新城。

对于如此宏大的规划,所有人都想到了两个词: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可现实是灾后也需要重建,人家明明就是为了民生着想,也有这个实力,有这个人力,为什么就不能建好一点?

所有人都矛盾无比,不知当不当弹劾了。

正反两方的理由都十分充足,若是弹劾起来,必是一场混战!

言官们也是聪明人,从不打无把握的仗。

尤其最重要的是,这厮打着“皇恩”的旗号,若是反对,岂不是抹煞了“皇恩”?

奸诈之徒,阴险至极!

这是把一个小县城生生打造成十里秦淮河的花样……这样,真的好么?

众人挖空了心思寻思怎的才能绕过“皇恩”的名号打压此贼。

对了,这些钱从哪里出?

刚才众人还觉得二十万两是个天价,可跟这惊人的规划相比起来,又小儿科得不能再小儿科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伪君子》,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伪君子第224章 不讲武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伪君子第224章 不讲武德并对大明伪君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