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一百比一

作品:大明伪君子|作者:南墙的那头|分类:历史|更新:2022-01-13 14:29:42|字数:5200字

“再往后是左右各二人的长枪手,或者左右各一名长枪手一名鸟铳手。

此四人要分别照应已方左右两列的盾手和狼筅手。

接下来便是两名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其职责是当长枪手未刺中敌人时,要立即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最后还有一名专门负责杂务的火兵,平日里主要负责一队之伙食。

不要小看火兵,当队伍出现伤势时要负责上药和包扎,人手折损时也要挺身顶上。乃是不可或缺的预备力量。”

方唐镜至此解说告一段落,让三人自行领悟。

三人在一旁看得六只眼珠凸出,此阵看似简单,实则变化起来相当灵活多端,三人连蒙带猜,一脸便秘。

好难消化的样子,再想想先……

“胜利是定数了的,以一千五百战兵对上两千五百倭寇,能赢也是惨胜,但既然是高人,那说不定高人一方还能剩下一半,也就是八百人这样。”老伍挠了挠头,反正这里就自己最不懂兵事,也不怕别人笑话。

刘三愁眉苦脸,若是按照常识,他敢用脑袋打赌,江南一带的一千五百卫所兵野外遭遇到两千五百倭寇,绝对能剩下一千四百人以上!

别看卫所兵打仗不咋的,逃命绝对一流,以倭寇的外八字小短腿想要追上咱们闻风而逃的卫所兵,门都没有窗都没有!

可方公子言之凿凿,又暗示有高人亲自带队,显然是必胜的,这就相当废脑子了。

这高人有多高?这是一个问题,当然要比刘将主高上无数倍,嗯,方公子心高气傲,绝非凡人,能让他称之为高人的想必绝不会低,这就更加难以估算了。

这方公子出的题目实在古怪,怎么可能有野战比倭寇还强的江南兵,不存在的啊!正常情况下一千五百倭寇完败两千五百江南兵还差不多。

咦,这个思路有搞头,就按一千五百倭寇击败两千五百江南兵来计算。

不死不休的死战,江南兵也是要爆发的,以往的战例往往是三条官军的人命换一条倭寇的性命。

想到这里,刘三心中有数,认真换算了一番,便答道:“高人胜,最后还能剩下七百人。”

就剩下徐鹏举在来回踱步了。

他想到了许多,方贤弟给出的提示已经足够多,“此阵战力超强,非一般战阵可比”“以百人为误差范围”,说明这一仗是高人一方大胜。

可大胜也是有范围的,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也是大胜,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更是大胜,关键是战损。

若是放在开国之初太祖时期,也就是祖宗徐达那一代,一千五百明兵对上两千五百倭寇,杀光这些倭寇自身的损失绝对不会超过三百。

即便放在成祖时期,徐鹏举的爷爷年青的时候,一千五百明兵对上两千五百倭寇,杀光这些倭寇自身的战损也绝对不会超过四百。

可承平日久,大明兵锋早已不是那支横扫天下的雄兵了,尤其是土木堡之后,文官掌兵,对付外敌,就只能龟缩在国门内重兵防守。

放在现在,已方兵力不要说两倍,就算是三倍于敌人也未必能胜。

在这种情况下,战兵的战力在高人训练下能有多强就是衡量战损的关键。

再认真揣摩这个“鸳鸯阵”,矛与盾一体,长枪与短兵结合,进攻与防守平衡,甚至连预备都考虑了进去,可谓是有的放矢,将倭寇的优势牢牢克制。

一队十二人,队形有点庞大,万一在崎岖狭窄的地形接敌呢?

徐鹏举将门世家,注定是要带兵的,从小就要灌输庞大的军事知识,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在理论上的功力还是颇有一些的。

继续深入地挖掘此阵潜力,竟然发现,左右两列分开,仍可形成两个独立的阵形。

且若是再严苛点的环境,只要以狼筅手居中,长枪手居前,盾牌手护在左右两侧,还可以分为三个小阵。

端的是灵活得紧,可以适应绝大多数地形,即便是在狭小的环境也能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

越是深入揣摩,越是发觉此阵威力无穷,让人心惊不已。

此阵唯一的要求就是对战友的绝对信任,比如当敌人一刀砍来的时候,长枪手需要绝不抵挡地一枪朝着敌人刺去,他必须绝对相信盾手能将这一刀挡住。

可以说信任度越高,杀伤力就越强,每个人只需要各司其职,行动力执行力只会成倍增加,杀人效果只会越强,端的是一台行走的杀戮机器。

人们常形容打某人十分容易如同打一头狗子,可实际上要一个人单独杀一头狗子却并非易事,你必须考虑这头狗子会狗急跳墙,流血后还要面临狗子的临死反扑,有时说不定会被鱼死网破的狗子咬下一块肉都难说得紧。

可若是数人配合,狗爪和狗嘴都有人负责控制,杀狗的只需要一枪捅进狗喉咙,是何等的干净利落,从这个角度来看,倭寇也未必能比狗子好多少呢,甚至可能都不如狗子做得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伪君子》,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伪君子第314章 一百比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伪君子第314章 一百比一并对大明伪君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