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万用人工智能

作品:大国蓝途|作者:银月光华|分类:都市|更新:2023-03-05 17:36:02|字数:4684字

一旁的卡通人物说话了。

“既然是柯总看中的人,能力我不担心,可水下机器人项目从来都是各大研究机构操作,民营公司能否操作这种项目,资质人家认不认可,在这点上我有保留意见。”

谢贝迪却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们可以把研究院也拉进来,这样仍然能保证我们的利润,虽然少了一点,但这也属于广告性质吧,在这个圈子里硬广告是没有用的,要用实力说话。”

江伦却有些忧心地说:“妙系统的确可以实现gps与控制系统集成,在定位数据精准传输和双界面呈现等功能上也优于目前所有同类人工智能,但距离做到万用还差得远。”

谢贝迪说:“我对江博士这种严谨的精神表示敬佩,但只要我们足够优秀就可以了,毕竟市场上的同类系统还处于量身定做阶段,有时候只要多跨出去小半步就会领先。”

程新雪饶有兴趣地问:“你打算拉哪家研究院进来?”

“黑省。”

……

……

宋敏书揉了揉昏花的老眼,然后慢慢戴上眼镜,抬眼望向对面正聚精会神看着资料的裴宏朗,慢条斯理地说:“水下机器人你是老字号专家了,如今人家要的可不是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大家伙,不足15公斤,却对行进速度和抗流能力有着严苛的要求,最重要的还是智能化,对这个项目你有多大信心?”

已经不年轻的裴宏朗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他仍然慢条斯理地翻着资料,眼皮也没抬地说道:“体积这么小只能从材料上想办法,传动轴可以用不锈钢,其它材料可以考虑铝合金或者塑料,设备需要重新设计,对尺寸、动力、能耗和外观做出更高的要求,问题就是这个实时传输,复杂的水况状态下有困难,最重要的是时间太紧了。”

宋敏书很欣慰,二十年时间,他亲眼看着裴宏朗的成长,从参与6000米水下机器人项目开始,一步步走上了黑大国际研究院院长位置。如今宋老已经退休,但仍然闲不住,他没想到当年那个调皮孩子居然一上来就要搞这么大的项目。

走向智能化是时代必由之路,对ass公司提出的万用人工智能概念宋敏书或多或少了解一些,但时代进步的实在太快了,生在一个连电话都不敢想的年代却眼见着人工智能走向千家万户,新兴名词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词汇量膨胀的速度令人有一种无论如何也追不上潮流的感觉,这种时代的冲击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体现尤为明显,仿佛几千年的传统一下子不适用了。

“递交这个方案的人是谢向明的儿子?”

尽管看到署名,但裴宏朗仍然很惊讶。

宋敏书老了,老人难免会多一些感慨,他叹着气说道:“我只见过这小子一面,那就是抱在怀里吃奶的时候,谁能想到一转眼就要翻云覆雨。”

裴宏朗合上资料,仍然一副很平静的样子,思索了不到半分钟说道:“如果是这样我倒多了几分底气,由我院出面承接这样的项目最合适不过,毕竟从成立起20年间,我院就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研究,而不论是谢贝迪还是ass公司都是目前时代的主力,如果成功,突破的不止是袖珍水下机器人技术,连带着多项技术都会取得突破,而且这个项目还和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对我们的技术走出国门有着极大的便利,怎么看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令我费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单位都要围着那一个小子转?”

宋敏书很少露出狡黠的笑容,但他一语道破。

“这恐怕要和他背后的深蓝有关。”

……

……

全息会议室里,听完谢贝迪的布局,不由得令这些见过大风大浪的管理者们为之赞叹,拉黑大国际研究院进来解决了入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谢贝迪已经准备好了团队,一切顺利的话三个月后就可以做出成熟产品。

“我可以私募1500万注入到这个项目。”一直沉默的李英勋表了态。

1500万明显有点多,这意味着李英勋要独自吃掉这个项目,并且享受后续的收益。这意味着雄心勃勃的谢贝迪将沦为李英勋的打工仔,资本的力量着实可怕,尽管有着足够的准备,当这一刻来临时,谢贝迪的喉咙还是滚了又滚,他几乎张口想要同意了,但是环视着在座的人还是摇了摇头。

柯静曼笑了笑:“别吓到我们的小朋友,人家也是见过钱的。”

见过钱和拥有钱不是一个概念,诚然从小耳濡目染着父亲做项目,动辄上亿的资金投入,但自己却从没掌握过这种力量,既然打定主意要走出另一条路,谢贝迪自然不希望借用父亲的力量,但别人却总是把这种影响力罩在自己的身上,让他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父亲的光环。1500万对普通个人是一笔巨款了,做梦也无法拥有的财富可对于投资……

“你们都认识丹尼斯.亚希伯恩吧。”

谢贝迪突然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在场人都是一怔,连那个略显粗野的卡通形象似乎都发生了表情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国蓝途》,方便以后阅读大国蓝途第174章 万用人工智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国蓝途第174章 万用人工智能并对大国蓝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