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南夷有变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32|字数:8680字

本来高冲让庞孝泰去招船工,只是随手而为,他也不指望在这里可以招到人手,只是没想到,听闻官府招收船工,这消息顿时石破天惊。

仅仅一天时间,便是招收三百多合格的熟练船工。

对此高冲也很是诧异,按道理来说,熟练船工无论在哪一家船队也都应该是极其珍贵,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失业。

高冲当即召来一些人询问,然后结果令他大为震惊。

船工们全部反应同一个情况,西南夷大乱,互相攻伐,沿海船队不能出海,黑心的船东不愿意平白养着嫩多人,便将他们全部驱逐。

反正等通航之后,船东再来招收,还是可以招到大批的人。

待船工走后,高冲立即修书两封,一封给高州都督冯盎,一封给交州都督李寿。

信中内容全部一样,即询问中南半岛上诸国事宜。

在这里,高冲特意将中南半岛的概念首次提出来,并加以释义,如此更加方便称呼。

在此之前,并没有中南半岛这个称谓,对于中南半岛上的诸国,中原王朝多以西南夷称呼,这个称谓出自《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在现在就是特指中南半岛上的扶南、林邑、真腊等国。

冯盎倒也罢了,其久居高州,近年来深受罗州谈氏袭扰,可能无暇顾及中南半岛上面的事,但是那交州都督李寿不应该不知道啊。

说起这个李寿,那也是出身不凡的人物。

这里需要注意,交州都督李寿可不是淮安郡王李寿。

淮安郡王李寿,字神通,以字行世,世人多称之李神通。

这个李寿,本名李安,字世寿,也是以字行世,世人多称之李世寿。

李世民登基后,按照惯例,当然也是出于自觉,李世寿直接将表字改成寿,即姓李名安,字寿,以字行世,则称为李寿。

之所以说李寿出身不凡,那是因为他是正宗的李唐宗室。

大唐立国后不久,李渊追封列祖列宗,正式确认天下宗室四十一房,定始祖为李天赐,追赠陇西王,谥号懿,即陇西懿王。

李天赐是唐太祖李虎之父,也就是李渊的曾祖父,后来在唐高宗咸亨五年,追赠李天赐为光皇帝,庙号懿祖。

宗正寺认定,李唐宗室共计四十一房,其一曰定州刺史房、二曰南阳公房、三曰谯王房、四曰蔡王房……共计四十一房。

现在这个交州都督李寿就是出自宗室第一房定州刺史房,因为定州刺史房的先祖是李天赐的幼子李乞豆,也就是唐太祖李虎的嫡亲弟弟。

因为李乞豆在北魏官至定州刺史,所以这一房便称为定州刺史房。

北魏定州刺史李乞豆生灵寿县公李贞,李贞生吉阳县公李济,李济生李寿,李渊称帝后,封李寿为遂安郡公。

李乞豆是李虎的弟弟,李虎生唐世祖李昺,李昺生李渊,李渊生李世民,所以按照辈分来算,李寿便是李世民的从兄。

实际上北魏定州刺史李乞豆这一房在大唐立国后并不显赫。

李乞豆仅有一子李贞,李贞生三子,长子李慧在北周官拜卫州刺史,爵封开化郡公,次子便是李济,在前隋官至渭州刺史,爵封吉阳县公,幼子李泠爵封郇国公。

从这里看来,和李渊同辈的这一代还算可以的,基本上官爵不低,也都有属于各自的功绩,然而下一辈就不怎么样了。

李慧生四子,基本上全靠宗室身份加官进爵,长子李世都爵封济南郡公,次子李普定爵封西平郡公,三子李世武爵封北平郡公,幼子李世文早逝。

而李济则仅有李世寿一子,也就是李寿这个独生子。

目前看来,李寿的成就竟在定州刺史房里算是最大,官至交州都督,爵封遂安郡公,已是定州刺史房的话事之人。

高冲对于这位宗室的印象并不深,这人的名头也远不如李道宗等人响亮,仅凭现在中南半岛的局势来看,李寿绝对不是什么贤能之人。

中南半岛上面的“西南夷”乱成一锅粥,李寿作为交州都督,近在咫尺,竟然完全没有反应,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猫腻,高冲很是好奇。

这并非是高冲多管闲事,而是因为中南半岛上面的诸夷乱战,已经严重影响到沿海的海贸,现在之所以船队解散,无法出海,便是受到战争影响,这势必会影响到他的市舶司。

不过现在即便高冲有意插手中南半岛,显然也是鞭长莫及。最能干涉这事的交州都督李寿选择装聋作哑,只能等将来稳固岭南后,再作打算。

好在现在的官驿已基本完善,只要没有人为干预,传递消息还是不慢的,高冲在博白城等候圣旨的第三日,便是收到旨意。

对于李世民的大手笔,高冲已是见怪不怪,只是将其他属官给惊到了。

岭南经略使、广州大都督、冠军大将军,兼广州刺史、市舶使,燕国公。

这诺大的名头全部属于眼前这位年轻人,仔细一想,高冲和圣人同龄,今年不过二十七岁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南夷有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南夷有变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