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刻钟后,一位书生姗姗来迟,身穿藏青色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脚踏千层底布鞋,一把折扇摇啊摇,潇洒是潇洒了,就是有点冷。
李铭往人前,那么一站,右手手掌搭在左手手背上面,抱拳,拇指并拢朝上,弯腰鞠躬90度,行了一个书生之间相见的正式礼节:
“某,越州李铭,忝为越州毕方郡郡试案首,见过诸位兄台。”李铭以书生礼节,深作一揖,拜向沁北县县府户曹来人。
这位衣衫单薄、不怕冷的牛逼人物,就是那一位童子试案首,果然风度翩翩。
慌的一群县府来人,赶紧整理衣衫,恭恭敬敬回礼,领头的书吏方清平越众而出,代大家应礼:
“某,沁州方清平,沁州沁水郡沁北县人士,沁州沁水郡郡士,忝为沁北县户曹书吏,见过世兄。”
恭恭敬敬,难得的是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后面的衙役,没有资格答话,却一个比一个站得笔直。
衙门里待惯了的人,最懂得察言观色,知道谁可以得罪,谁不能得罪。连堂堂户曹书吏,大名鼎鼎的“不徇私”方清平,都端端正正回礼的人,那能好惹了。
方清平也不想低声下气,但眼前的李铭考中郡士比他早,童子试案首功名比他金贵。郡试之所以又叫童子试,就是因为考中郡士的三分之一左右都是少年人,普遍年龄不算大。
李铭以读书人的身份和方清平交往,方清平还真不能甩脸子,传开了,他方清平在读书人圈子里还怎么混。
向一个资历比你老,名次比你高,关键学问还比你好的读书人,甩脸子,你有什么脸子可甩。
盔狼来袭,寨墙上两个读书人谈笑风生,诗词联现场泼墨,文思涌泉,妙笔生花,俱已传开,虽草草不算工整,但公子情深、才情极佳。
所以“不徇私”的方清平被派来了,有些事,需要方清平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李铭亲自作陪,勘察合一塘,划定边界。
天近黄昏,轮到北面了。
“晚上的合一塘多有怪事。今天天色不早,明日继续如何?”李铭提议回谷山村安歇。
“衙门事情多,就剩这一段了,勘察完毕,界碑立好即可,明天我等好直接回去。”说完,特看了看刘峰峦,都是你找事,要不然早划界完毕了。方清平更明白,什么安歇,送礼、送大礼而已,他方清平绝不会接受。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稍许危险,不足为惧。何况数位武徒,近十位武徒种子,还怕区区探查过无数遍的合一塘的危险。
一行十余人继续深入。黄昏之时,红日将落。雪未融化,白白一层。
没有修为的方清平都不怕,他李铭更不会怕。随之向前,不惧万难。铁脊刀抽出,大黄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和其它数只猎狗一起探查。
当初那只大耳兔,被倒塌的房屋,砸死在笼子里了,被大黄打了牙祭,也变相救了大黄的命,没让大黄饿死。
大黄作为土狗,比不上县府衙役带来的猎狗,猎狗又高又大,大黄又小又瘦。
狗仗人势,在谷山村土狗中为王的潇洒日子,大黄是完全陷进去了,都乐不思蜀了。如果不是主人强逼它过来,还在村子里和众多母狗耕耘下一代。
李铭则和方清平聊着读书人之间该聊的事。什么强干弱枝,什么内圣外王,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越聊两个人越投机,竟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觉,相见恨晚。
在邬长梅、卫无忌、顾子詹之外,李铭又遇到了一个很谈得来的读书人。
只是,李铭右手拿刀,左手摇扇子,方清平怎么看怎么怪异。
方清平早认出来之前那个小厮是李铭装扮的。对李铭极为钦佩,既能屈能伸、能文能武,又不拘小节、满腹才华,可堪大任。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聊着聊着,李铭和方清平又多了恨不得互为刎颈之交,尤其谈到:大丈夫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
“李案首对合一塘有什么打算?”
“把家安在这里,把学堂建在这里,安身立业成家,传道授业解惑。有教无类,布武天下。”
方清平一愣,眼前之人好与众不同,别人都是什么建功立业,什么立德立言,到他这里,成家立业,传道解惑,抱拳作揖,一拜再拜。
“有教无类,布武天下,为李案首大志向、大宏愿贺。”
眼前之人,让方清平打心底佩服。
正走着说着,数只黑黢黢的手,从雪地探出,猛地捉住了衙役的脚,下拉,下拽。
“僵尸,这是僵尸。”
“救我,救我。”
被抓住脚的衙役大声呼救。
李铭第一个出刀,数只黑黢黢的手被砍断,刀横切而下,往地底,一刀、两刀……
“杀死了吗?”方清平紧张地追问。
“会地遁之术,跑了。但受了不轻的伤,近期不会再跑出来作恶了。”李铭眉头紧皱,合一塘果然古怪,一只最低等不过的黑僵,居然觉醒了天赋神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