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清平帮助之下,在县正郑志鹏默许之下,审验流程很快走完。数日后,李铭拿到加盖了沁北县县府大印的合一塘土地契书,百余亩耕地,四里专属之地,一个小村落的雏形有了。
土地主人变更情况,县府户曹的鱼鳞册做了登记,存底留档一份,发给土地主人一份。
四周界碑正式立了起来。县府颁发的土地契书上面,原鱼鳞册上,数十亩稍一整理就可作为耕地的荒地,仍然作为荒地被纳入了李铭的四里方圆专属之地。
将来可以作为新垦荒田登记造册,转一转手,就可以变成李铭名下的耕地。由荒地开垦为耕地,可免田税三年。
原有的不合理的,如不再是耕地的沙地和石头地,统统从鱼鳞册上予以更正,给李铭军功赐田的耕地,都是合一塘内最好的耕地,既平整又肥沃,又浇灌方便。如果李铭肯卖力气,覆上土,数年后,之前的沙地、石头地,又将新增百余亩耕地。
老天爷钟爱勤劳肯干的,什么时候都饿不着。北疆北面的几个州,如李铭所在的沁州,仍有垦荒令,凡个人或村子专属之地范围内的荒地,皆可开垦,免田税三年。
得了这么大的便宜,给县府一干人等必要的孝敬是必不可少的,李铭觉得当初办的亏心事太多,把人欺负的太狠,去了,怕不被待见。
不得已,刘峰峦亲自到沁北县请客吃饭送礼。
这一次,连素来不肯收礼物的户曹书吏方清平都收下了李铭赠送的“土特产”。
“李世兄何时来县城?方某翘首以盼,扫榻以待。”帮了李铭一把,方清平认为是自己做的最对的事。
刘峰峦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一定把话带到。
这一次,刘峰峦明显感觉到,他在县府更受欢迎了,连轻易不肯见人的县府教谕朱建山都登门拜访。
“朱某一个月前,刚至沁北县上任。李案首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
谷山村诗成,闻者落泪;《合一塘赋》出,洛阳纸贵。如今县学尚缺训导一人,想请李案首出山,郑县正已朱批此事。
不知李案首可否屈就?不知刘村正可否代李案首应下此事?”
一纸聘书,加了县府大印,填了李铭基本情况以及所任训导职务。
送官府铁饭碗都送上门了,而且入品,从九品,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别说县学训导了,就是县府衙役,大家无不挣破了头,想挤进去。
看着聘书,看着大印,刘峰峦直接蒙了,真的有征辟为官这等好事,还是急不可待征辟为官,连手续都提前走好了。
即便是不入流的从九品县学训导,在沁北县地面可是能唬住一大批人的,但唬不住他刘峰峦。
自以为了解李铭情况的刘峰峦认定,自由散漫、性子野惯了的李铭肯定不会接受。李铭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大,县学给不了他,反而会束缚了他。
刘峰峦认定,李铭肯定会拒绝。刚开始刘峰峦不想得罪人,一县县谕再小也是八品官,人情他落下,恶人让李铭做了。
后来,想了想,聘书拿回去,李铭还得亲自送过来,这路上可不太平,而且李铭那脾气还差,还好管闲事,打抱不平,不能让李铭专门跑一趟,这恶人就让他刘峰峦做了。
“某,刘峰峦,李铭的武学启蒙师父,见过朱教谕。”躬身拜了一拜,特意点明了李铭武学师父这层身份。
天上无缘无故掉下来的馅饼,不是藏了毒,就是下了饵。李铭在码头不肯跪《平安经》的事,刘峰峦知道了,狠狠地训斥了李铭一顿。
总不能前头得罪了顾氏,后头就有人屁颠屁颠送官帽子!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于是,刘峰峦继续说道:“我那徒儿好武多过好文,恐怕胜任不了县学训导大任。”直接拒绝了,而且端起了茶杯,送客。
朱教谕胡子气得动了几动,硬压下去愤怒。平复心情,起身,做了个揖,摔门而出。
“请朱教谕把聘书带上。”
自以为诚意满满的朱教谕忍不住,爆发了。“文武虽殊途,但文武亦可合一,一条腿走路,走不远的。”说完,拿起聘书,朱教谕气冲冲离去。
刘峰峦不想给对方留下任何余地,以一切都是为了李铭好的名义,拒绝得死死的。
每个县,都设有县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掌文庙之祭祀,管一县之教育。
回到谷山村,自以为办了件大好事的刘峰峦,兴冲冲把此事告诉李铭。
结果,与刘峰峦想象的结果,截然相反。李铭苦大仇深的样子,恨不得把师父刘峰峦吃了。
第一次,批师父,批得体无完肤。
刘峰峦无力辩解:“你之前不是拒绝了前任教谕留你在县学馆教书吗?”
“这次是从九品训导好不好。你看全天下有几个郡士做到了训导?”
“我还以为你不久之后,会去边军从军。”
“边军授一个下等尉官军衔,不入品,低得不能再低,哪有从九品训导,官大?再说,文贵武贱,我吃饱了撑得,有文官不做,去做武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