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常继祖举荐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爹,在场百官都发出一声惊叹。
都说举贤不避亲,可也只听过举荐自己儿子的,还真没听说有举贤不避爹的啊!
这种赤裸裸的给自己亲爹开后门的行为真的好吗?
朱棣直接就愣住了,我特么就是问问你的意见,可也没说要你举荐你爹啊!你没看见百官的眼珠子都红了吗?
他正想说话,却听见解缙冷哼一声。
“我以为常指挥使必有高论,原来费尽心思推出这个总督制度,就是为了你的父亲铺路,常指挥使,你的用心还真挺良苦啊!”
常继祖微微一笑:“谁说不是呢,为了我这个爹,我这个做儿子的,还真是操碎了心啊!”
“常继祖!”解缙差点被常继祖的话给气得噎过去,面容一整,直接呵斥!
“你不要在这里胡言乱语,且不说朝廷会不会设立总督之职,就算设了,那总督之位也是朝廷重器,岂容你私相授受?伱说这话,难道不把大家耻笑吗?”
常继祖故做愣了一下的表情:“怎么?解公觉得我爹不合适当这个总督?那我到要听听解公的理由!”
解缙哈哈大笑:“你既然想听,那今日我就教教你!你刚才说,安南初定,怕立足未稳,郡中生乱,需要一名懂军事之人坐镇,那……”
解缙说到一半,突然说不下去了。
开国公常升,开平王常遇春之子,常年统兵练兵,在浦子口一战,甚至差点把朱棣给逼进绝路,若不是朱高煦拼死相救,加上建文朝的水师倒戈,朱棣能不能坐上这个皇位还是个未知数!
更不用说到了永乐朝,常升还在苏州打了一个大胜仗,虽然苏州大捷首功是常继祖,也多亏了薛禄率军救援及时,可常升坐镇苏州城,功劳也不小。
若是说常升不通军事,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解缙是说不下去了,可常继祖却有话说了。
“怎么,解公以为我父不通军事?难道你忘了我大伯年轻军中第一人的称号?我爹也常年练兵,率兵征战也不是头一次,至于战功……”
他看了一眼朱棣,决定还是给朱棣留点面子。
“懂得都懂,也用不着我这个做儿子的来给他表功,所以解公,你是这个意思?”
解缙直接语塞,人家常家是武将世家,战功也有,能力也有,你要非说人家不通军事,那就属于睁着眼睛说瞎话,解缙还没有这么不要脸。
“那个啥,常国公自然是够资格的!可是你也说了,安南总督要节制文武,官阶品级得够,而常国公……”
解缙又说不下去了,他才想起来常升官拜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正二品的高官,与六部尚书是同级的官员,而且爵位也是公爵,无论官阶还是爵位,节制个三司,那是绰绰有余!
只是平日常升为人低调,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在左军都督府都不怎么出声,慢慢的还真将这个都督佥事给忘了。
常继祖再次惊讶:“怎么,我父堂堂的都督佥事,正二品,还是公爵,节制不了三司?”
解缙知道自己找的这两个理由根本都算不上理由,只能沉默了片刻,才说道。
“令尊虽通军事,却是武人,管理政事怕是不通吧?”
说实话,解缙找的这个理由才是正当的理由,诚如解缙所言,常升虽然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却没有处理过地方政事,让他去当这个总督,恐怕在政事上,还真没办法说服布政使。
解缙以为自己找准了常升的弱点,便看着常继祖微笑,好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
可常继祖却冲着解缙微微一笑,扭头看向朱棣。
“陛下,臣举荐翰林侍讲曾棨为交趾布政使兼任按察使,户部侍郎黄福为九真布政使兼任按察使!”
常继祖虽然没有回答解缙的问题,可他举荐的这两个人却解决了解缙的问题。
谁不知道曾棨是常继祖的门客幕僚,而黄福却是夏原吉的门生,夏原吉与常继祖的关系那还用说吗?
常继祖的意思就是告诉解缙,我爹是不通政事,那又如何?我能给他摇人!
若是朱棣同意了两个布政使的人选,那常升担任安南总督,反而更为合适,因为两个布政使都不会跟常升阳奉阴违,甚至还能通力合作,至于这两个布政使都处理不了的事,常升这个总督估计也处理不了,也得要朝廷出面。
解缙也想通了这一点,顿时脸憋的通红,不要脸!太不要脸!
你他娘的不但要帮你爹要官,还连带着帮你家幕僚也来要官?还讲不讲规矩?还讲不讲王法了?
真要按你说的来,那岂不是整个安南都成了你们常家的了?
解缙岂能让常继祖如愿,直接向胡广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你也不能光让我一个人顶着啊,你好歹也说说话。
其实胡广虽然跟解缙是老乡,平日与解缙走的也挺近,而且主张也基本与解缙相同,可最近却与解缙的关系颇为微妙。
解缙成为内阁首辅之后,越发的跋扈,经常不经过阁臣们商议,就自己拿了主意向朱棣汇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