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村知青大比武的第一场比试,在方岭村开始了。
好巧不巧的是,方岭村抽签到的第一个对手就是——何奕凯领导的南豆村知青队。
十项全能比赛的项目,是“衣、食、住、行”四大项目、外加农事,一共五大项,然后每个大项目下再分为两项比赛。
第一场比试是“民以食为天”的“食”。
按比赛章程,方岭村和南豆村将各出一名男知青和女知青,男男、女女分别比试传统技艺“做月饼”和“无中生有”。
之前佟思雅提的建议是做豆腐。
但经过大家的商量,认为做豆腐的时间太长,不如改为做月饼,毕竟再过一个月就是中秋节了么。
组织方会提供所有的食材和器具,由参赛知青独立完成,不能有外人帮忙。
“无中生有”呢,就比较考验知青们的个人实力了。
这个项目需要知青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空着手、甚至不能带任何工具,然后上山寻找食材,在没有任何锅具、佐料和调味品的前提下,准备好一道菜肴。
评委是五村知青组成的十人小组。
比赛者:方岭村的女知青张玉兰和男知青刘爱国,南豆村的女知青王小红和男知青陈建军,一共四位知青同时参加比赛。
佟思雅和村里其他的女知青们一块儿跑去看张玉兰参赛。
张玉兰今天的对手,就是南豆村的王小红。
她俩需要在上午两小时内完成月饼的制作,然后在下午花两小时的时间“无中生有”的做出一份菜肴。
张玉兰自信满满,全程面带微笑。
这样的淡定自信的张玉兰,给据称是“南豆厨神”的王小红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很快,组织方开始发放做月饼需要用到的食材:面粉、枧粉、已经泡发好的红豆、白砂糖、猪油、饼模等等。
随着裁判员吹响口哨,比赛开始了。
只见张玉兰含着笑意哼着小曲儿开始了忙碌。
——泡发好的红豆上锅焖煮,在煮豆子的过程中,来做月饼的面皮。枧水和猪油用温开水混和、化开,加入面粉,揉成散散的面沙,置放在大钵子里等待发酵。
然后回头查看红豆的情况:由于已经提前泡发了一夜,豆子大约焖煮了大半小时左右就已经软烂了。
接下来开始做豆沙馅儿:加白砂糖、加猪油混和搅拌好,放进铁锅里,用小火烘焙,同时还得用锅铲不停地搅拌,防止沾锅。红豆在被不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被捣烂化成沙,等到水分被炒干且半凝固的时候就大功告成了。
这时,面皮也已经发酵得差不多了,那就开始制作月饼。
张玉兰需要先把豆沙揉成一个小球,再把面沙也揉成小球、压扁压平,将豆沙球放在面皮上,利用双手将面皮慢慢往上推……
面皮没有韧性,很容易破皮,需要特别小心。
张玉兰业务不熟悉,面皮揉坏了好几个,导致面皮和豆沙被揉成一团……
何清月嘲笑她,“玉兰,你咋不用豆沙当面儿,面皮儿当馅啊?”
但张玉兰落落大方的,也不怕大家嘲笑她,甚至还自嘲,“你以为我不想啊,实力不允许!”
围观的知青们发出善意的哄笑。
话虽如此,但张玉兰还是哼着小曲儿把所有的月饼全都做好了,用饼模一个一个的扣好,在表皮刷上猪油,然后就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进入烤箱烤制。
烤箱是佟思雅提供的。
其实是靳野制作的,就是搭了很简易竹架,上面架一个用竹篾搭成的简易筛子,筛子下面放小炭炉,筛子里放月饼。在烤架外头,再搭个简易的竹架,外头罩个草席。
这“烤箱”的功能很强大。
但需要烹饪者随时掀开草席看,否则会因为对这“烤架”功能的不了解,很容易烤糊。
其实制作月饼的过程也是很累很复杂的。
就算组织方已经提前泡发过红豆,但整整两小时过去,张玉兰和王小红没停歇过一秒钟……两人甚至全都超时了!
一切的辛苦与等待,在现场飘起了浓郁甜香气时,终于得到了回馈。
四位知青制作的豆沙月饼终于制作完成了!
——看外表,南豆厨神王小红制作的月饼最完美,表皮赤红油亮的。
张玉兰做的月饼就没有一个没破皮的!
方岭村男知青刘爱国的月饼看上去中规中矩,虽然外表看起来不如王小红那样,做出来的月饼每一只那么完美,但还是比陈建军强一些。
南豆村男知青陈建军的作品呢,比张玉兰的强一些。
裁判员用刀将参赛者制作的月饼切开,先给评委们吃。
评委们分别品尝过以后,给两位女子组的参赛选手打了分,王小红得了最高分5分,张玉兰得了2.5分!
男子组的方岭村刘爱国得了4.7分,南豆村的陈建军得了3分。
荆向东他们把参赛者们做出来的月饼全都切成小块,送给在场的观众们吃。
佟思雅迫不及待地拿过了一块王小红做的月饼,塞进嘴里品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