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与陈伯之书

作品:侠影美颜|作者:德兰Y|分类:武侠|更新:2023-08-03 23:48:55|字数:11834字

第三段进一步剀切地陈述现实的利害,“尽言”“尽情”又有所深入:而今梁朝君臣相得,荣华富贵可以“传之子孙”的情景,是陈伯之衷心向往的。而侧身异族的危殆,不论从历史和现实讲都是严峻的;何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都是可以复按的事实。光说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以来,统治中枢的激烈政争就够怵目惊心了。公元501年宣武帝的叔叔咸阳王元禧图谋起兵被杀。公元504年北海王元详遭权臣高肇之忌,被囚暴卒。推前几年(497)因孝文帝迁都洛阳,血案迭起:太子元恂,贵胄元业、元隆、元超,大臣穆泰等相继被杀。由于南北对峙,边境上常有叛降之事发生,而公元505年竟有三个北魏重要人物降梁:正月,骁骑将军镇守合肥的夏侯道迁降梁。二月,氐王杨集起、杨集义叛魏,断汉中粮道。十一月,益州刺史王足奔梁(均见《通鉴》天监四年)。接触这些敏感的事实,陈伯之会有一种“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的危机感,不能不认真自谋。

第四段宕开笔墨写“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迷人醉人的江南春景,和第二段“高台未倾,爱妾尚在”的温馨生活联系起来,怎能不使陈伯之动归首之情?紧承这一段朴素优美的写景文字,接踵而来的是回肠荡气的抒情排句“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把感情推向高潮。人们历来激赏“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等四句,认为这是写活了江南暮春绮丽的风光。人们也承认这写景名句有强烈的移情作用。然而,似乎还应该注意到,这些写景名句,只有如此这般地镶嵌在《与陈伯之书》里,才显出非凡的动魄悦魂的力量。人们眷恋故土的感情是沁透心脾的。中唐诗人刘商在他颇负盛名的乐府诗《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写道:“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南方旖旎的花柳春光,对羁留北土的蔡文姬当然是不堪回首的。晚唐诗人钱珝在他的七绝《春恨》之一里写道:“负罪将军在北朝,秦淮芳草绿迢迢。高台爱妾魂消尽,始得丘迟为一招。”把陈伯之的故国之思理解得较全面,既包括故土的眷恋,也有亲人的萦怀。丘迟的信从这两个方面较深地触动了陈伯之的思绪,一定程度上叩开了叛将的心扉。

第五段既是必不可少的收束,也有一点宣传势头。夸张梁朝的“盛德”服四夷,是空泛一些,但特别提示此次身膺北伐重任的是临川王萧宏殿下,却值得玩索。萧宏此次挂帅,不仅因他是梁武帝萧衍之弟,“明德茂亲”,来头不小;尤其在“北人”眼里有不寻常的反响:“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梁书·太祖五王传》)。陈伯之自然是“北人”中之一员,他对萧宏北伐将会有怎样的反响,丘迟秉笔时一定有过掂量。

必须看到,丘迟写这封信具有权威身分。丘迟的这种权威身分,陈伯之是明确意识到了。时代略晚于丘迟的历史学家刘璠(510—568),在《梁典》里记述:“帝(萧衍)使吕僧珍寓书于陈伯之,丘迟之辞也。伯之归于魏,为通散常侍。”(转引自《文选》李善注)这一条史料值得重视,它明确告诉我们:《与陈伯之书》是梁武帝萧衍授意吕僧珍让丘迟起草的。吕僧珍是梁武帝的亲信大臣,梁武帝受禅后他是“散骑常侍,入直秘书省,总知宿卫。天监四年冬,大举北伐,自是军机多事,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梁书·吕僧珍传》)。丘迟有了皇帝的承诺和谅解,代表皇帝而又以老朋友的情谊,草拟这封“尽言”“尽情”的书札。陈伯之驻军寿阳,首当北伐大军“吊民洛汭,伐罪秦中”之冲,接到这封情至意切而有权威的书信,怎能不幡然来归呢?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侠影美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侠影美颜》,方便以后阅读侠影美颜第33章 与陈伯之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侠影美颜第33章 与陈伯之书并对侠影美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