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玉台新咏》序

作品:侠影美颜|作者:德兰Y|分类:武侠|更新:2023-08-03 23:49:07|字数:18030字

骈体文从魏晋开始形成,在其发展过程中,句子愈来愈整饬,对仗也愈来愈精妙。在开始阶段,对句三、五、七言不等,并时杂散句以疏畅文气。本篇则散句几乎绝迹,基本是用四字与六字句组成,又多为四六句间隔作对,实开四六体骈文之先河。这种句式结构具有更加整严精工之美,但也容易流于平板呆滞。本篇妙在经过精心的安排,能于整齐划一之中保有自然流动之势。它虽以四字和六字句为主,却参错运用,或四字句自对,或六字句自对,或四六句相间为对,变化无常,便不呆不板,具有活气。文中又多于对句中嵌进转接连词或虚词,使板实的句式多抑扬振荡之致。如“其佳丽也如彼,其才情也如此”,各嵌一语助词“也”字,不仅增添了赞叹之意,也使语调显得活脱。又如“虽非画图,入甘泉而不分;言异神仙,戏阳台而无别”,于上下联之首,分别冠以“虽非”“言异”。“清文满箧,非惟芍药之花;新制连篇,宁止蒲萄之树”,于上下联之中,分别嵌以“非惟”“宁止”,都大大增强了流转跌宕之感。

早期骈文并不追求用典,南朝刘宋以后,此风渐长,“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钞”(钟嵘《诗品·总论》)。至徐陵、庾信,可以说达到了顶峰。本篇基本上是用典实表现的。典实用得好,可收言简意丰之效,得含蓄蕴藉之美。用得不好,也会堆垛故实,牵强比附,滥调满眼,陈腐无神而徒增晦涩。本篇运用典实的技巧也相当高明,它对丰富的故实能消化活用,不仅挥洒自如,贴切表意,而且构造对句也精妙动人。如“楚王宫内,无不推其细腰;魏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上联是为人们熟知的楚王爱细腰之典,下联则是用《诗经·魏风·葛屦》中诗句“掺掺女手,可以缝裳”(毛传:“掺掺,犹纤纤也”),于无明显典实处拈出典实,并与上联构成铢两悉称的佳对,鲜明地描绘出丽人的身手之美。又如“琵琶新曲,无待石崇;箜篌杂引,非因曹植”,西晋石崇有《王明君辞》,序中说到造琵琶“新曲”,魏曹植有诗篇,题为《箜篌引》,上下联乃活用一篇辞序和一首诗题而成典,并构成匀称的对句,有力地勾画出丽人的知音识曲。再如“东邻巧笑,来侍寝于更衣;西子微颦,将横陈于甲帐”,上下联都是捏合二事而成。上联的“东邻”出司马相如《美人赋》,“侍寝”则出《汉书·外戚传》;下联的“西施”出《庄子·天运》,“甲帐”则出《汉武故事》。这样,根据具体情况,从不同侧面着眼,改造嫁接,使用典有如用词,故能妥帖地描摹各种情景。此外,本篇在用典的造语上,除对仗工致外,还词感明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用典晦涩之弊。诸如“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永巷”;“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九日登高,时有缘情之作;万年公主,非无诔德之辞”,等等,即使不明其典,也能粗知其意,而且都是自拟新词,摆脱了陈言相因的窠臼。徐陵这些精妙的创造,为骈文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当然,本篇也有用典生僻的毛病,有些典故,至今无人知其出处。

总之,层积侧累的内容,倩丽传神的描写,繁简适中的铺排,严整多变的对句,灵活巧使的典实,使得全篇确如孙梅所评:“美意泉流,佳言玉屑。其烂熳也,若蛟蜃之嘘云;其鲜新也,如兰苕之集翠。”(《四六丛话》)文意如喷泉涌流,缀词如贯玉连珠,光华灿烂有如海市蜃楼幻现碧空,绮丽鲜新一似翠鸟栖止兰苕之上,悦人眼目,摇人情思,堪称骈文佳作。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侠影美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侠影美颜》,方便以后阅读侠影美颜第43章 《玉台新咏》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侠影美颜第43章 《玉台新咏》序并对侠影美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