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时文武百官才顿悟。
沐夏菡乃翰林院学士范文纯之徒,范文纯文字结构上的造诣独步天下,这区区“天心取米”对于这对师徒并不难解。
辽国四使脸色皆变得难堪。
“那本官,便教教你们,什么叫隆国文字之精美,什么叫隆国文化之博大!”口含正气,沐夏菡整个人都显得浩然。
随后躬身请旨:“请陛下赐臣御笔。”
“准!”庆元帝拿过一支朱批毛笔,递给瑾宣。
沐夏菡劈手夺过那辽使手中的“天心取米”。
瑾宣一手捧砚,一手执笔走下太安殿,将朱笔交给沐夏菡,恭敬说道:“沐小大人,是否要提字。”
沐夏菡点了点头。
“殿上无桌椅,还劳烦沐小大人在咱家背上行文。”瑾宣侧跨出一步,弯下身子。
“大监,这可如何使得!”沐夏菡一惊。
“沐小大人扬我国威,如何使不得。”瑾宣回应道。
沐夏菡也不矫情推脱,将纸张铺在瑾宣背上,深吸一口气,仿佛心底涌起当年李鹤时大殿上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豪迈。
随后眼神凌厉,在“天心取米”每个字上各添上一笔。
“未必敢来!”四笔朱笔加在了原本的墨迹上,格外显眼。
“沐大人!好样的!”武将们都开始喝彩了起来。
添笔完毕,沐夏菡将纸甩回给辽使,冷声说道:“我隆国文化之深厚华美,哪怕是简化字也足够尔等蛮夷研究多年。”
“想必尔等辽国蛮夷,潜伏我隆国窥伺已久,觉得隆国南北同时开战,穷兵黩武。有可乘之机?”
“你们东辽,也想学被灭国的北阙妖庭?有几颗头颅,够不够我大隆国爽筑京观?!”沐夏菡慷慨说道。
随后又请御纸,片刻以辽文写了一篇战书,吹干墨迹:“回去告诉你们耶律塘小皇帝,隆国虽战事刚定,仍在休养生息,却不惧任何挑战,敢葬送一切来犯之敌!有本事就让耶律楚雄将你辽军开赴边境,来试试我大隆国雷唐火锋锐如何。来学学何谓以卵击石!”
“我隆国万胜,庆元皇帝万岁!”沐夏菡高声呼喊道。
“隆国万胜!庆元皇帝万岁!”太安殿上,群臣同声,山呼海啸。
辽国四使灰溜溜得如过街老鼠。
庆元七年,四月十二。
辽使携战书归,沐夏菡擢升五品鸿胪寺少卿。
帝遣戚承辉增兵隆辽边境,配备一火器营,雷唐火二百八十支。
辽大将军耶律楚雄率军假意与隆军摩擦,三战皆败,狼狈逃回。
同年五月,名剑山庄开炉取剑,新一轮的试剑大会开启。
不止是人选剑,名剑也会择主。
名剑山庄十年以来未寻得良主,上一代庄主卫长露所铸仙宫品名剑——蒹葭,被一位头戴面具的侠士一剑冻住全场,随后大摇大摆取走。
同年,一直在江湖中的雪落山庄厮混的一袭红衣,被大姐单手提上照晴峰,被迫带娃。
庆元七年,盛夏,青城。
灌溉了一方田地的万丈龙湫激起水雾,在大日照射下,半空中悬起一挂彩虹。
龙湫之下一汪深潭。
深潭旁,青苔古木,日光斑驳。
深潭内,倒映苍云,水凉如秋。
“小舅舅,再来呀。”二丫欢乐的声音从潭水内传来。
“二丫,抱紧小舅舅。”小雷爷爽朗笑道,顺着万丈龙湫,攀瀑而起。
五岁的赵二丫,骑跨在小雷爷精壮却留下火灼痕迹的背上,搂住他的脖子,逆流而上。
攀瀑到了一半,小雷爷从半截龙湫上一跃而下,如同一条完美的鲈鱼,漂亮的入水,不泛起一点水花。
背上的赵二丫“叽里咕噜”呛了大大一口。
“二丫,怎么样,小舅舅厉害吧。”小雷爷连忙浮起,生怕淹到外甥女。
赵二丫一抹脸上水渍,咳嗽了两声,奶声奶气欢快道:“小舅舅最厉害。再来一次。”
“不来了,一会你娘得揍我了。”小雷爷驮着粉雕玉琢的二丫,在潭水内游来游去。
“小舅舅。”二丫凑近小雷爷耳边,“外婆要我问你,什么时候带舅娘去峨眉山。”
如秋水凉的龙湫潭水也压不住那肌肤泛起的火灼热度。
“快了快了。”小雷爷含糊说道,说完在潭内加速。
“小舅舅,舅娘漂不漂亮啊。”二丫咯咯笑问道。
“鬼丫头,就你事多。”小雷爷一个猛子扎下,二丫又叽里咕噜喝了不少水。
岸边借着斑驳日光读书的赵大虫看着这不着调的小舅舅叹了一口气,合起书本,找了一块较为平坦的潭石,仰面躺下。
佳山不记事,看云即是仙。
还没得清净片刻,几点凉意滴在身上。
赵大虫囫囵滚起,看到小舅舅站在潭边,教着二丫朝他泼水。
“大虫,来玩水啊。”小雷爷笑道,笑完又招起一捧水泼向大虫。
大虫无奈:“小舅舅,我的书都被你淋湿了!谢先生要罚我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