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军嘛,进可以权充提督,退可以只做监军,比较灵活,也容易甩锅。
叶义问地位更高,他当即回到枢密院,再会和赵构指定的中书舍人虞允文等一起临时组建了一个“督事府”,然后就急匆匆地离开临安北上了。
另外一边,赵构心情郁闷地回到了后宫,愁眉不展。
“唉,这到底怎么办哟。”
“要不朕直接带着心腹离开临安算了?”
“不妥,若是朕走了,陈康伯等人顺势立赵伯琮那个混小子为皇帝,那朕岂不是白搭了?”
“嗯,或许应该派个人将赵伯琮那臭小子给毒死……”
“呃,毒死还是不行,养了这么多年,朕也并非无情之人,带着他一起走应该没问题……”
赵构脑海中胡乱地想着,突然听到外面禀报。
“陛下,皇子殿下在外面举着奏折,负荆请罪!”
赵构咦了一下,有些惊讶。
从窗户探头一看,还真看到赵伯琮背着荆条,双手高举一份奏折。
赵构想了想,道:
“先把他手里奏折拿来朕看看。”
很快这份奏折就到了赵构面前。
奏折之中,通篇都是悔过之言,各种好话说尽。
此外,赵伯琮还表示,愿意“为父皇身边一小卒,日夜卫戍父皇,必不使贼人来犯。”
赵构看完这份奏章,长出一口气。
“呵呵,这小子还是懂事理的,朕差点就误会他,以为他……”
“嗯,也未必。”
赵构沉吟片刻,道:
“让那逆子进来吧。”
赵伯琮很快进来,大声请罪告饶。
赵构也一脸和蔼,非常大度的原谅了赵伯琮。
然而翌日,赵构又找来赵伯琮,道:
“有御史上奏,要以你为元帅,为朕前驱。”
“朕思来想去,觉得你前日之话也有可取之处。”
“皇儿,你可愿为元帅?”
赵伯琮闻言,立刻想起了史浩之前的嘱咐。
“陛下生性多疑,一份请罪奏折断不可能使陛下完全释然,当还有其他试探之举。”
“殿下但请牢记臣的话,一是绝不可答应离开陛下左右,二是绝不可和任何军队扯上联系!”
赵伯琮立刻大声道:
“如今危难之际,儿臣为人子,当守御父皇面前,外敌只有大将理会,又何须儿臣操心?”
“儿臣已幡然醒悟,心中只有尽孝一道,还请父皇明鉴!”
赵构松了一口气,露出笑容。
“好好好,你是个有孝心的,下去吧。”
【经过再三试探,赵伯琮接连拒绝了数次来自赵构、御史和宰相们希望他领兵的建议。】
随后,在陈康伯、黄中等人的再三催促请命下,赵构见长江以北的金军的确是没有能攻破长江防线,便咬着牙,答应了“亲征建康府”。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离开临安府,朝着北方的建康府而去。
赵构为了安臣民之心,并没有坐自己的御驾马车,而是亲自骑马。
赵伯琮也骑着马,紧紧随行在赵构身边。
此刻已经是冬天,雨雪纷纷扬扬而下,让赵伯琮不停打着喷嚏。
反而是赵构,别看已经五十六岁了,但这货的身体可是棒得很,在雨雪中顾盼自若。
赵构回头看去,发现身后马车、轿子一片。
就连陈康伯和黄中等主战派大臣,也都没有一个骑马的。
赵构摇了摇头,回头看了一眼还在打喷嚏的赵伯琮,心中生出几分暖意。
“此方为吾子也!”
对于赵构而言,他这辈子见过的背叛和虚情假意实在是太多了。
眼下赵伯琮和群臣之间鲜明的反差,终于打动了他的内心。
他拍了拍赵伯琮的肩膀,笑道:
“上朕的御驾去。”
赵伯琮忙道:
“父皇这是什么话?儿臣当随侍父皇身边,岂有父皇不上车,儿臣却上车的道理?”
赵构哈哈大笑,正色道:
“好孩子,这是朕的旨意!”
“去吧。”
看着赵伯琮登上马车,赵构轻出一口气,脑海中某个思虑已久的念头,开始缓缓成型。
或许,也差不多该到时候了。
镜头一转,已经是长江前线。
赵构委任的督军,实际上的枢密使叶义问抵挡建康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不战而逃丢掉了淮西的王权给撤职贬窜,以李显忠代替了王权的职位。
王权也是个奸猾的人,他明明是自己望风而逃,却在发完朝廷的奏报之中言之凿凿,说什么“臣为引金军南下而退,待金军抵达建康,可与刘锜所部东西夹击,一鼓而歼灭之。”
这种狗屁话若是在平时,赵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但偏偏,王权的老上司杨沂中这一次可是坚决主战的!
杨沂中一下就看穿了这个老部下的面目,三言两语在赵构面前戳穿了王权的谎言。
王权被贬窜之下,叶义问的下一步职责所在自然就是安抚人心,让因为接连败退而士气低落的宋军重新振作起来,组织好南宋的长江防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