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后,赵婶子心里想:“儿孙自有儿孙福,她老了,好好过几天消停日子才是关键。”
因此,当今天王静怡送来饭菜时,赵婶子热情的很。
王静怡并没有理会这些。
她心里很清醒,这过日子在一起,就会这样磕磕绊绊的。
不会有谁能无条件地全盘接受另一个人的所有。
因此,要想日子过得安生,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静怡回到家中,发现刘师父在葡萄架下乘凉。
她笑着问:“外公,你们吃过饭了吗?”
刘师父笑着回答:“我和朵朵已经吃过了,你赶紧去吃饭吧。”
王静怡见刘师父听着广播,面前还放着菊花茶。
她笑了笑,然后进屋去吃饭。
饭后,王静怡把上午采的山货理干净,便去做衣服。
王静怡的动作十分麻利,又有之前打好的裁剪板。
所以,她一下午便做出了三十来件衬衫。
王静怡的效率其实可以更高。
由于她既要负责裁剪、缝制,还要负责熨烫,现在又没有电熨斗这些,所以耗费了些时间。
刘楚楚每天大约能完成二十多件。
本来刘楚楚就没有王静怡熟练,还怀着身子。
所以,她速度慢点,王静怡也能理解。
“按照这个进度,两天后应该就可以送货了。”王静怡盘算道。
现在秋忙,王静怡都是自己倒车去的市里。
虽然路途远,但王静怡提早出门加上脚程快,每次都能赶上第一班车,倒也能当天赶回来。
只每次去送货,她就没法顾及家里的饭菜了。
于是,王静怡决定明天跟赵婶子打声招呼,让她请一天假,照看家里。
打算好后,王静怡便将衣服叠好,然后去准备晚饭。
隔日鸡鸣前,王静怡便起了床。
赵建坤见王静怡这样奔波,心疼道:“别去来,叫他们来收货。”
闻言,王静怡瞥了赵建坤一眼,回应道:“我可不是老板。”
随后,她摆摆手道:“走了,你把家看好。”便出了门。
赵建坤看着媳妇的背影,感到郁闷。
他想跟王静怡坦白真相,但又怕因此挫伤她的积极性。
赵建坤清楚王静怡的个性,她不想依靠别人。
因此,经过反复思考,赵建坤最终选择暂时不告诉王静怡实情。
这边,王静怡到达镇上后,坐上了去县城的第一班车。
一路摇摇晃晃,王静怡庆幸自己起得早,这时候早饭已经消化完了。
她心道,这路况,坐车就是受罪。
尽管王静怡努力控制住自己,没有吐出来。
但车里已经有一些人没能扛住,开始呕吐。
还好,王静怡上车较早,得到一个靠窗的位置。
她全程开着车窗,倒也能呼吸。
随着车内气味变得越来越难闻,车里大约有一半人开始出现晕车现象。
就在车上的景象开始变得惨不忍睹的时候,汽车终于抵达了县城的车站。
说是车站,实际上只是一块空地,旁边有几间小瓦房。
其中一间小屋是售票处,你可以在那里买票进站上车,或者上车后再补票。
反正车上都有检票员,逃不掉。
王静怡买了车票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
这些检票员经过长期训练,他们可以一眼就看出哪些人没买票。
一开始王静怡不相信,但坐了两次车后,她是服气了。
这不,今天检票员一上车,就让大家掏出车票。
她简单地扫视了大家,也没撕票,到下车时会一起撕。
当她走到一个带着孩子的老妇人跟前时,她只说了一句:“补票。”
那老妇人也是“身经百战”的主,一点没有逃票的恐慌。
她振振有词道:“刚才不是已经看过了吗?”
检票员也不理她,只站在那里看着她。
最后,老妇人无奈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车票,并用力摇晃了一下,理直气壮道:“看见了吗?”
说完,她立即准备把票收回去,却被检票员一把拽住。
检票员将车票展示给其他乘客看,发现是少了半截的车票,而且日期还不是当天的。
在事实面前,那老妇人只好乖乖地补了一张票。
至于那个半大的孩子,那是说啥,她也不愿掏钱补票的。
检票员也没再跟那老妇人争论下去。
这些人她见得多了,天天为这些吵,那就别想安稳工作。
所以,一般这种情况,她们通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孩子没有票,但老妇人强行让孩子坐在她和旁边的女孩之间。
旁边的女孩脸皮薄不好意思说。
但她不说,检票员也就当作没看见。
王静怡瞥了眼那个浑然欲泣的女孩,也把脸转向了窗外。
出门在外,该强不强,就这结果。
县城到市里的路途平坦不少,因此不太颠簸。
王静怡靠着车窗,慢慢眯着。
虽然她睡着了,但感官比别人敏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