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番外5)元代兵器

作品:江海潜寻|作者:灵犀无翼|分类:历史|更新:2024-03-25 15:31:56|字数:5152字

欢迎回到《超仁水下课堂》第四十六期。

宝子们,在第四十五期的微课里,超仁跟大家介绍了“围堰发掘”的发掘技术。

因为我们对“长江口四号”的初步断代为元末明初,而且挖出了相当数量的兵器。

所以,这一期,我们将走进兵器的世界,为朋友们梳理一下元代的冷兵器、热兵器。

元代军队使用的武器,以冷兵器为主,热兵器为辅。

先来说说冷兵器。

冷兵器的种类很多,按照操作方式,有枪、长柄刀、扑把、铁棒、长把骨朵等长杆兵器,和刀、剑、斧等短柄兵器。我们经常说的“矛”,就是刚刚说的“枪”。

按照功能来说,有的负责射远,比如弓、弩、抛石机等;有的是防护装具,比如盔甲、盾牌等。

我们先来说说长杆兵器:枪、扑把。

蒙古人的长枪,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在铁颈上置一个钩。有了这个钩,在使用时就能便捷地把对手从马上拉下来。

扑把又是什么东西呢?宝子们来看图,它和后来的镗把类武器很相似。

再来看一下短柄兵器。

蒙古人使用的刀,有时被称作“环刀”,因为它比较轻薄,又很锋利,有尖顶,一面开刀,呈现小幅度的弯形。

有朋友开玩笑说,像不像小说里的圆月弯刀,超仁仔细比对了一下,可以负责任地说,不怎么像!哈哈!

总的来说,刀、剑、斧这样的短兵器,适合骑兵使用。

当然,在骑兵作战的时候,最常用的兵器肯定是弓箭。几乎每个骑兵舰,都备了二三张弓,两三个装满弓箭的箭筒。

这几张弓,说的是是巨弓,它们的弓力大多在一石以上。有一些角弓弓力特别大,必须举二人之力才能勉强拉开。这样的大杀器,自然也不会用于普通场合,而是用来射击较远的目标。

再说说箭矢,箭的长度大约两尺,箭杆是由沙柳条、树枝制成的。至于箭头,箭头多用兽骨,后来才用铁和银。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简陋?没办法,在蒙古人统一天下之前,铁是草原上的稀缺物资。

不过,也不要以为兽骨做的箭头,没有杀伤力。事实上,因为两边磨得很锋利,箭头也非常尖锐。为了能随时随地磨箭头,几乎每一位士兵都准备了挫刀。在射击之前,士兵们大概率是要磨一磨箭头的。这场景,有点像是“现烤现卖”,箭头很新鲜。

这种做法,确实有不便之处。但别急,蒙古人很擅长学习,当他们和南宋政权交手后,发现对方的制弓技术更先进,便有心去学习。

等到忽必烈即位之后,他就让南宋降将王青,负责督制神臂弓、柱子弓,还督促武卫军人练习习射。

也不是全盘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元代又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制弓技术,发明了“蹶张弯拉”等巨弓。后来有一种叫“靴车神风弩”的巨弓,据说能达到800余步远的射程。

为了更好地保养巨弓,元人还在侍卫亲军中还设有“神锋军”,专门执掌“蹶张弯拉”。

宝子们,我们再来说说抛石机。在影视剧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的痕迹。那么,元代的抛石机是否有它的特色呢?有的。

抛石机,又叫“炮具”,打从蒙古国时期就投入使用了。到了元代,采用了“回回炮”技术,在这种技术的加持下,抛石机的威力巨大,可以抛发百多公斤的石头——接近两个郭超仁吧。

发射的时候,抛石机的声音很大,犹如雷鸣,光是这种声音就带给敌军很大的压迫感,可以说是先声夺人了。

在介绍冷兵器这个环节,我们最后说一说鞍具、盔甲和盾牌。

我们都知道,鞍具和盔甲是骑兵们保护自身最重要的装备。我们也知道,历史上曾出现过重装的骑兵。

可在蒙古人的实战中,重装骑兵并不多见。道理很容易明白。在马上作战,不能不顾及战马的负荷,所以蒙古骑兵的鞍具大多比较轻巧。

翻查《武备志》,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资料:“其鞍辔轻简,以便驰骋,重不过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平。故折旋而膊不伤。蹬圆,故足中立而不偏。底阔,故靴易入。缀蹬之革,手揉而不硝,灌以羊脂,故受雨而不断烂;阔一瑜一寸,长不逮四聪,故立马转身至顺。”

好了,既然鞍具已经精简了重量,那么盔甲就不用“太客气”了,毕竟是贴身所穿的。

这里有一张,盔甲的文物图片。很明显,盔甲以皮革为主,以铁片铁条为辅。盔甲,具体有人甲、马甲这两种。

细分下来,人甲有柳叶甲、罗圈甲等类型。马甲则把战马考虑进去,五块甲片分别负责保护马匹的额头、前胸、两侧、后臀。

在中原政权的战场上,对盾牌的依赖性很强。相对来说,这种防御性质的装备,蒙古骑兵很少。一般来说,他们会在攻城之时,才使用一种用柳条、小树枝编的简易盾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江海潜寻》,方便以后阅读江海潜寻第110章 (番外5)元代兵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江海潜寻第110章 (番外5)元代兵器并对江海潜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