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春。
马腾和韩遂率领着西凉军从天水出动往长安方向而来,在与城外的楚军一番“厮杀”之后,便来到了长安西门之下。
城楼上的钟繇和张既以为是西凉军前来支援自己,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钟繇急忙令人打开城门,可城门刚开,西凉军却如潮水般涌入,刀光剑影间,守城士兵纷纷倒下。
钟繇和张既这才惊觉,马腾和韩遂已被楚军暗中策反。
楚军见状,纷纷从西门进入长安城内,很快便控制了全城。
然后禁卫军、磐石军、玄甲军和西凉兵一起挥师东进,直逼潼关之下。
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
守关将领乃是曹仁,他深知责任重大,早已严阵以待。
当楚军与西凉兵抵达潼关下时,只见关上箭如雨下,巨石滚滚,他们只好退后安营扎寨等待时机。
......
时间很快来到了夏季。
黄河的水位逐渐上涨,而就在这片汹涌的河面上,锦帆军的战船如离弦之箭一般,迅速驶入黄河,径直冲向白马、延津一线。
他们的目标,正是曹军临时拼凑起来的水师。
然而,这支曹军的黄河水师又怎能与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锦帆军相抗衡呢?
在甘宁、周泰的指挥下,锦帆军士气如虹,锐不可当。
他们的战船如蛟龙出海,乘风破浪,很快就冲破了曹军的防线,攻下了孟津。
孟津的失守,让曹军的防线瞬间崩溃。
锦帆军乘胜追击,通过战船将对岸的安南军和虎牢关下的虎贲军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孟津。
楚军在孟津登陆后,马不停蹄地朝着洛阳方向疾驰而去。
没过多久,楚军便将洛阳城团团围住。
洛阳城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而此时的潼关和虎牢关也已经失去了坚守的意义。
曹操见势不妙,果断地将两地的曹军全部调回,集中力量坚守洛阳。
就这样,关中和关东的楚军主力顺利会师于洛阳城下。
魏延亲自站在城下,高声呼喊着曹操,希望他能够打开城门,投降楚军。
魏延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曹操投降,楚军绝对不会伤害任何人。
然而,曹操毕竟是一代枭雄,他宁死不屈,断然拒绝了魏延的劝降。
在曹操看来,即使战死沙场,也绝不能向敌人屈服。
就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两军在洛阳城内外僵持不下,时间悄然流逝,数月转瞬即逝。
楚军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将攻城器械从遥远的南方运抵洛阳城下。
一切都准备就绪,只待发起最后的强攻,夺取这座坚城。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洛阳城的上东门突然从内部缓缓打开。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楚军惊愕不已,但他们很快反应过来,毫不犹豫地冲进了城门。
城内的曹军显然对这一情况毫无防备,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随着楚军的涌入,洛阳城的控制权迅速易手,原本固若金汤的洛阳城在一夜之间被楚军攻破。
汉帝、曹操以及其他重要人物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被楚军俘获。
原来,洛阳城共有十二座城门,而上东门的守将与温县司马家有着深厚的渊源。
这位守将乃是司马家的门生之后,两家世代相交,情谊深厚。
司马防一直记着二子司马懿和三子司马孚被杀之仇,对曹操一直怀恨在心。
当他得知楚军围城的消息后,便暗中与上东门的守将取得联系。
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守将为了家族的荣誉和未来,打开城门投降楚军。
这位守将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考虑到司马家的恩情以及曹军如今的颓势,最终决定顺应时势,打开城门迎接楚军。
就这样,洛阳城的失守成为了扭转战局的关键,天下大势也因此而彻底倒向了魏延一方。
......
夺取洛阳之后,魏延深知军队整编和政务接管的重要性。
他果断地命令军机参谋部调派各军整编被俘的兵马,确保这些士兵能够迅速融入楚军体系,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魏延还下令六部派遣官员前往各郡各县,接管当地的政务。
并对被俘虏的各级文武官员进行全面考量,根据他们的才能和个人意愿,做出恰当的安置安排。
魏延又派遣霍峻率领禁卫军负责将襄阳的楚公府、军师参谋部、六部以及其他重要机构迁往洛阳。
这一举措为自己的进位奠定了基础。
就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徐庶突然前来汇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
韩遂竟然拒绝楚军整编其麾下的西凉兵马。
这一情况让魏延大为恼火,他无法容忍有人公然违抗他的命令。
盛怒之下,魏延毫不犹豫地命令虎贲军前去捉拿韩遂。
对于那些不服从命令的西凉兵,他下达了格杀勿论的命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