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重建海军

作品:靠复制,带领帝国崛起|作者:玖九八一一|分类:历史|更新:2024-05-12 23:07:40|字数:5474字

高丽地区。

藤野平拓接到侦察情报,马上将情报转递给列强,同时,他下令倭军做好准备,随时反攻辽东省,一雪前耻。

上次狼狈撤退,藤野平拓丢尽脸面。

为此,他向国内发去电报,要求从西方加大采购火炮和重机枪,明军的武器,让他吃尽苦头。

目前,装备在路上。

明军主力南下东部地区,若与联军交战失败,就是他的机会。

他相信,联军战斗力,足够打败明军。

电报时代,倭国的情报很快传到沪城联军第二远征军司令部。

远征军司令官罗伯茨、副司令齐默曼、副司令杜瓦尔一起商量对策。

各国查不到明军武器来源,是巨大的隐患。

迹象表明,明军是从那位皇子开始拥有武器的,这说明,那位皇子和某些势力有牵连。

罗伯茨不想像布莱特一样,落败东方。

他是大鹰帝国的战将!

“两位,这支即将南下的明军,是在大明京师打败几十万联军和沙俄军的军队,我们的压力有点大,两位有什么想法?”

来自高卢国的副司令杜瓦尔口吐烟圈,又吧嗒两口,说道:“罗伯茨将军,我们首批部队十五万人,第二批部队仍需要十天。”

“明军从东北到扬子江,以大明的交通情况,比我们的时间更长。”

“如今,大明在江南的军队在我军的打击下,不到十万人,我们应当趁机扩大占领区。”

杜瓦尔的想法扩大战略空间,这样能保证联军的灵活性,而不像第一远征军,被人切断津门,失去主动权。

罗伯茨赞同,他也是这么想的,若能在东部打开局面,可以调倭军来填补战线。

倭兵,工具而已。

“有个问题,我们要过扬子江吗?”

扬子江上有军舰,是一道移动防线,明军想过江不容易。

来自普斯国的齐默曼说道,“罗伯茨将军,我不建议过江,若是过江,我们对付不了明军数量众多的火炮,我们的重炮还在路上。”

远征而来,联军的最大极限是每个师配备72门75毫米火炮,调来由72门105毫米重炮和18门150毫米重炮组成的重炮师。

第二远征军的负重比第一远征军多太多,这是战略上决定的,他们的目标是在东部地区,击败明军主力,迫使大明朝廷和谈。

大明江南地区,水网发达,地势平坦,后勤难度稍微降低一点。

“确实,明军的火炮来源不明,数量太多,但若是他们绕道过江,我们的战舰就能切断他们的后勤。”罗伯茨看着面前的沙盘地图,在上面画了一个圈。

明军的补给肯定来自京师地区,若明军从荆湖一带过江,再沿江向东进攻联军,行军路线绕一圈。

反观联军,可以在任何一处登陆,打击明军的弱点。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给明军选择一个战场吧,他们的古都,金陵府。”

罗伯茨微笑着在沙盘上定下一个点。

其他两人点头,金陵府最合适。

热察省。

洋人联军指挥部。

布莱特、霍恩、贝克曼、奥列格接到消息,每个人脸上带着喜悦,他们等这一刻太久了。

可惜,沙俄军三十万人拖拖拉拉,首批部队还没赶到。

也是,沙俄军的铁路只修到新西伯利亚城,运力有限,就乌尔拉山以东的烂地,步兵想要徒步穿行,一路到达大明热察省,两三个月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现在的兵力十二万左右,除了沙俄军队外,其他各国没有成建制的部队,混编的战斗力不强。

宣化府地势险峻,想要强攻很难。

他们只能等着。

基于这样的想法,他们没有派更多的侦察兵时常打探宣化府明军的动向。

第二军在关隘布防的兵力一直保持在一个师,如今主力南调,联军根本没注意。

当然了,就算联军发现,以他们的火力,想要强攻明军一个师,难度同样很大。

第二军主力南下,在京师遇到朱悟?。

朱悟?和范纯阳交代,让第二军主力先不要过江,到江淮地区待命。

朱悟?这次回京师,还需要办一件事,那就是来找原水师副提督蓝天洋。

一年前,大明水师的风帆战舰全军覆没,水师士兵十不存一,葬身大海。蓝天洋是大明水师幸存的高级军官,战争爆发时,他是水师副提督,留在水师基地,幸免于难。

如此悲壮的结局,皆因大明无法从列强购买战舰。

列强觊觎大明土地已久,他们怎么可能卖给明帝国铁甲舰。

明帝国改革,他们输送的是落后技术,割大明朝廷的韭菜。

而且,他们输送技术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允许在大明沿海地区建立西式学校和教堂。

天圣帝急于改革,同意了条件。

大明的购买的技术,需要请洋人做师傅,主动权仍然在洋人手里。

建立的江南造船厂,一艘战舰都仿制不出来,空耗几千万两银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靠复制,带领帝国崛起》,方便以后阅读靠复制,带领帝国崛起第60章 重建海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靠复制,带领帝国崛起第60章 重建海军并对靠复制,带领帝国崛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