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大全

作品:为什么百科全书|作者:绝命谷的道兰|分类:其他|更新:2024-08-14 18:05:53|字数:35634字

43.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推荐人才时,对外不回避仇人,对内不回避儿子,只要有才能就举荐。

44.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利益所在的地方,民众就会归附;名声彰显的地方,士人就会拼死追求。

45. 佯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假装没有欲望来观察事物的奥妙,常有欲望来观察事物的边界。

46. 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过度用力看会导致眼睛不清晰,过度用力听会导致耳朵不灵敏,过度思虑会导致思维混乱。

47.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 英明君主的统治方法,就像有若回应密子那样明智。

48.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君主表现出厌恶,群臣就会隐藏自己的错误;君主表现出喜好,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显示自己有能力。

49.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严厉的家庭没有凶悍的奴仆,而慈祥的母亲却可能有不成器的儿子,强调严格管理的重要性。

50. 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事物众多而智慧有限,智慧无法遍知所有事物,所以要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治理事物。

51. 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意思是怜惜杂草会损害庄稼,对盗贼仁慈会伤害良民,强调执法不能偏私。

52.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小聪明的人不能让其谋划大事,只忠于私人的人不能让其掌管法律。

53.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善于利用条件的人更容易成功。

54.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国家的存亡在于国力的强弱虚实,而不在于人口的多少。

55.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时机有充盈有空虚,事情有有利有害,事物有生存有死亡,说明要善于把握时机和事物的变化。

56. 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不被小的损害所干扰才能成就大名,不早早显露才能成就大功。

57.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人们不会在高山上跌倒,却会在小土堆前摔倒,提醒人们要重视小问题。

58.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称为重,不离开君位称为静。重能驾驭轻,静能制服躁。

59.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过于宠爱臣子会威胁到自身,臣子权势过重会危及君主地位。

60.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君主喜好贤能,群臣就会伪装自己来迎合君主,这样群臣的真实情况就无法显现。

61. 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所以人们做事给予帮助,如果是出于利人的想法,那么关系疏远的人也容易和睦;如果是出于害人的想法,那么父子也会分离且怨恨。

62.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事物都有其适宜的用途,人才都有其施展的地方,各自处于合适的位置,所以上下都能无为而治。

63.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 圣人治理民众,考虑根本,不顺应他们的欲望,只期望对民众有利。

64. 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追求美食,连粗布短衣都不完整的人不会期待华丽的服饰,强调要先解决基本需求。

65. 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明智的君主依据法律选拔人才,而不是凭自己的喜好;依据法律衡量功绩,而不是自己主观判断。

66. 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 摇动树木如果一片一片地摘叶子,会很劳累且无法摘完;如果左右摇晃树干,叶子就会全部摇动。

67. 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凭借有利的形势,寻求容易的方法,所以用力少而功名可以建立。

68. 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君主不表现出自己的喜好和厌恶,群臣就会展现真实的一面,这样君主就不会被蒙蔽。

69. 佯爱人,不得复;佯憎人,不得复。 假装爱人,难以恢复真实;假装憎人,也难以恢复真实。

70.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君主的祸患在于过分信任他人,信任他人就会被他人控制。

71. 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说能战胜自己才称得上强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为什么百科全书》,方便以后阅读为什么百科全书法家思想大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为什么百科全书法家思想大全并对为什么百科全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