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汉文帝刘恒闻母后薄氏到来,便率领文武百官,走出郊外恭敬迎接。伫立等候片刻之时,见薄太后驾到,一齐跪伏,就是汉文帝刘恒亦向其母后下拜。薄太后安坐在车舆之中,笑容可掬,但令车骑将军薄昭,传谕免礼。薄昭早已下马,遵谕宣示,于是汉文帝起立,百官皆起,先导后拥,奉辇入都,直至长乐宫中,由汉文帝刘恒扶着母后下舆。登入御正殿,又与文武百官北面谒贺,礼节完毕始才散去。
这位薄太后的履历,作者早已叙明过,所以不再重复述说了。见之前的章节文中。惟薄氏一索得男,生了这位汉文帝,不但母以子贵,而且汉文帝刘恒竭尽孝思,在代郡的时候,曾因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文帝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亲自为母亲薄氏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薄氏因此得痊,所以刘恒贤孝之名在朝野着闻,人人称赞,终于登基帝位。一位失宠的母妃,居然尊为皇太后,正也是应了之前许负所预言,可见得苦尽甘回,凡事都有定数,毋庸强求呢。讽劝世人不少。
说也奇怪,薄太后的遭际,原是出诸意外的,还有汉文帝的继室窦氏,也是反祸为福,无意中得着奇缘。作者一一随笔描写由来。
汉孝文皇帝刘恒的窦皇后,名不详(《三辅决录》记载名猗,《史记索隐》记载名猗房)。
约汉高祖初年,窦氏出生于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
其父经历秦朝动乱,隐居于观津县不问世事,过着清贫垂钓的生活,后不幸坠河而死。
窦皇后年少时,头发越来越少,直至秃头,她的家人常为此感到不齿。每逢七月七日夜,她的家人们都出门皆看织女,唯独不许窦皇后出门。后来有一束光照到窦皇后的卧室,后世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窦皇后的祥瑞。之后窦皇后就长出浓密的头发来。
窦皇后有兄弟二人,兄名窦长君(《史记索隐》云名建,字长君),弟名窦广国,字少君。
当时汉高祖去世后,继位的汉惠帝刘盈仁善,由吕太后掌揽大权。这时,窦氏以良家子的身份入汉宫伺候吕太后,称为窦姬。后来,吕太后欲释放一批宫人出宫,并将她们赏赐给诸侯王,而窦姬也在其中。窦姬因为自己的家乡清河郡离赵国较近,故而请求负责遣送的宦官务必将自己的名籍放到去赵国队伍的名簿中。宦官临了却忘了此事,将窦姬安排到了去代国的队伍中。名簿上奏之后,诏书应允。队伍将要出发时,窦姬才得知此事,哭泣着埋怨宦官,不想去代国,因有诏书的强制命令在,窦姬才不得不前往代国。
代国国王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刘恒,高祖十一年(前196),打败陈豨平定代地,建都于中都县,始立代国,并封当时年龄八岁的刘恒为代王。
受诏前去代国的宫女,除了窦姬以外还有其余四人。然而到达代国之后,代王刘恒唯独宠幸窦姬。荣宠中的窦姬很快便为刘恒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刘嫖。汉孝惠帝七年(前188年),窦姬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刘启。之后又育有一子,名刘武。
在此期间,刘恒的王后亦先后生下四子。然而代王王后和四位王子离奇早逝,刘恒没有复立王后。
高后八年(前180年),太后吕雉去世。群臣拥护代王刘恒回京即位,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即位数月后,太常上书请立太子。此时,先王后所生之四子皆先后病逝。
一番议论之后,有司认为窦姬所生长子刘启纯厚慈仁,可立为太子。文帝表示许可,并于元年(前179年)正月(汉武帝太初改历之前汉朝以十月为岁首)立刘启为太子,赐予天下已为人父的百姓爵位一级,封母舅薄昭为轵侯。
三月,有司上书文帝请立皇后。薄太后借此对文帝说:“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于是,文帝立窦姬为皇后,并因此赏赐天下鳏寡孤独贫穷困苦以及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九岁以下的孤儿布匹绢帛、粮食和肉类。
其后,窦皇后的女儿刘嫖被封为长公主,封邑馆陶。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三月,奏可有司之议,窦皇后的次子刘武被立为代王,立二年徙淮阳王,后于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徙为梁王。
由于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并葬在家乡观津。薄太后便下诏命令有司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让清河郡为窦皇后的双亲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一切礼法皆按薄太后为父亲灵文侯所置灵文园的制度。
窦皇后早年离家,和自己的兄弟也再没有往来。在她被册封为皇后之后,她的弟弟窦广国还在给别人做仆役。窦广国在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家里贫困,父亲早死,被人抢夺拐卖,家中亦不知他被卖往何处。经过十余次的转卖,广国最后被卖到宜阳。在为其主人做工的时候险些遇难,算卦后得知自己将要封侯。于是跟随主家来到长安。到长安后听闻新皇后姓窦,为津观人,便知皇后是自己的姐姐。于是书陈幼时事上予皇后。窦皇后将此事告知文帝后,汉文帝刘恒便诏广国入宫来见,悉问旧事,皆能回答上来。并说幼时姐姐离家前曾讨来藩汁为自己洗头,又要来食物给自己吃,而后才安心离去。窦皇后听后,于是向皇帝刘恒说明确有此事,汉文帝刘恒于是召传窦少君进见。窦少君与窦皇后分别,差不多有十余年光景,当时少君尚只有四五岁,久别重逢,几乎不相识了,窦皇后未免感到错愕,不方便突然相认。还是汉文帝刘恒在旁边的座位仔细询问,方才由窦少君仔细具体陈述说明,他自与姐姐分别后,就被人盗掠去,卖与人家为奴,又辗转十余家,直至宜阳,当时已有十六七岁了。当时,宜阳的主人,命与众仆入山烧炭,夜晚的时候就在山下搭篷,随便住宿。不料山体忽然崩塌,众仆人约百余人,都被压死,只有少君脱离危险。主人也此为感到惊异,所以较之前优待他。少君又佣工数年,自思大难不死,或有后福,于是特向卜肆中问卜,卜人替他占得一卦,说他剥极遇复,便有奇遇,不但可以免穷,并且还要封侯。窦少君哑然失笑,疑为荒唐,不敢轻信。连我亦未必相信。可巧宜阳主人,徙居长安,窦少君也即随往。到了都中,正值文帝新立皇后,文武百官,一齐入贺,马车华盖络绎往来,很是热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