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刘嫖秽闻 公孙承意

作品:济公传奇|作者:王钟亭|分类:仙侠|更新:2025-07-12 03:21:08|字数:17628字

话分两头,且说陈废后巫盅一案,本来不至株连多人,因有侍御史张汤参入治狱,主张严酷,所以锻炼周纳,连坐至三百余名。

张汤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的父亲曾任长安丞,有一次父亲出外,张汤作为儿子守护家舍。父亲回来后,发现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了,父亲大怒、鞭笞张汤。张汤掘开老鼠洞,抓住了偷肉的老鼠,并找到了吃剩下的肉,然后立案拷掠审讯这只老鼠,传布文书再审,彻底追查,并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来,罪名确定,将老鼠在堂下处以磔刑。他的父亲看见后,把他审问老鼠的文辞取来看过,如同办案多年的老狱吏,非常惊奇,于是让他书写治狱的文书。父亲死后,张汤继承父职。官为长安吏,任职了很久。

周阳侯田胜在任职九卿时,曾因罪被拘押在长安。张汤一心帮助他。他在释放后被封为侯,与张汤交情极深,引见张汤遍见各位贵族。张汤担任给事内史,为宁成掾,因为办事无误,又被推荐给丞相,调任为茂陵尉,在陵中处理事务。

当时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征召张汤为丞相史,又将其推荐给汉武帝,汉武帝让其补任为御史(《汉书》作侍御史),令他处理诉讼。在处理陈皇后巫蛊的案件时,他深入追查其党羽。因此,汉武帝认为他很能干,晋升他为太中大夫。他与赵禹共同制定各种律令,务必依法令严峻细密,对任职的官吏尤为严格。不久,赵禹迁升为中尉,调任为少府,而张汤也升为廷尉,两人关系密切,张汤象对兄长一样对待赵禹。赵禹为人廉洁孤傲,自从任官以来,舍第中从未有食客。公卿相继邀请赵禹,赵禹却从不回报,其用心在于杜绝知交、亲友及宾客的邀请,以便坚持自己的主张。他收到法律判决文书都予以通过,也不复查,以便掌握官属们过错。张汤为人多狡诈,玩弄智谋驾驭他人。开始时担任小吏,虚情假意地与长安的宫商大贾田甲、鱼翁叔等人关系密切。及至官达九卿的职位,收纳和交结全国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虽然并不赞许对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现出敬慕之情。

当时汉武帝刘彻偏爱有文才学问的人,张汤断决大的案件,欲图附会古人之义,于是请求以博士弟子中研习《尚书》、《春秋》的人补任延尉史,以解决法令中的疑难之事。上奏的疑难案件,一定预先为汉武帝区别断案的原委,汉武帝肯定的,便着为谳决法,作为延尉断案的法律依据,以显示汉武帝的英明。奏事受到斥责,张汤便向汉武帝拜谢,他还揣摩汉武帝刘彻的意图,引证廷尉正、监、掾史的正确言论,说:“他们本来曾为臣提出来建议,如果圣上责备臣,认为臣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臣下愚昧,只及于此。”

春秋一学要属董仲舒最为深学,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让董仲舒出任江都王刘非之相。汉武帝建元6年(前135年),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辽东高庙发生了大火,董仲舒认为这是宣扬天人感应的好机会,于是带病坚持起草了一份奏章,以两次火灾说明上天已经对汉武帝发怒。结果奏章还没上,正巧主父偃到董仲舒家做客,看见奏章,因嫉妒董仲舒之才,就把奏章草稿偷走,交给了汉武帝。汉武帝看后大怒,决定将董仲舒斩首。后来又怜其才,又下诏赦免,但江都王相之职却被罢免,从此,董仲舒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而是干起了老本行,从事教学活动,又教了《公羊春秋》。

而张汤因为洞察汉武帝心意,因此错误常被原谅、有时向汉武帝奏事,受到称赞,张汤便说:“臣下并不懂得这样向陛下进奏,而是某个廷尉正、监或掾史写的奏章。”他欲推荐某人,常常这样表扬此人的优点,遮掩缺点。他断决的罪犯,若是汉武帝欲图加罪,他便让廷尉监或掾史穷治其罪;若是汉武帝意欲宽免其罪,他便要廷尉或掾史减轻其罪状。所断决的罪犯,若是豪强,定要运用法令予以诋毁治罪。若是贫弱的下等平民,则当即向汉武帝口头报告。虽然仍用法令条文治罪,汉武帝的裁决,却往往如张汤所说。张汤对于高官,非常小心谨慎,常送给他们的宾客酒饭食物。

对于旧友的子弟,不论为官的,还是贫穷的,照顾的尤其周到。拜见各位公卿大师,更是不避寒暑。因此,张汤虽然用法严峻深刻不公正,却由于他的这种作法获得了很好的声誉。而那些严酷的官吏象爪牙一样为他所用者,也依附于有文才学问的人。丞相公孙弘多次称赞他的优点。

先是菑川人公孙弘,与董仲舒当时在建元六年同时被征,选为博士。汉武帝派遣公孙弘出使匈奴,因复命之言不合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认为公孙弘没有才能。公孙弘因此称病,被免官后依旧回到家乡。

公孙弘赋闲在家的数年内,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因威胁到贵族的利益而宣告失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济公传奇》,方便以后阅读济公传奇第476章 刘嫖秽闻 公孙承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济公传奇第476章 刘嫖秽闻 公孙承意并对济公传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