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便召见李少君,亲自加于面试,取出一古铜器,令他说明是何朝代所制。李少君不待摩挲,立即答道:“我认识这件铜器。春秋战国时的齐桓公曾把它摆在自己的床头。”汉武听李少君这么一说,就细看铜器上刻的字,果然是春秋时齐国的铜器。
如此巧被李少君猜,汉武帝自然以为李少君是神异之人。且李少君容貌清秀淡雅,看起来似非凡相,益令汉武帝起敬,赐他旁坐。
李少君因进言道:“祠灶便能致物,致物以后,丹砂可化为黄金,并可益寿,蓬莱仙人,亦可得见。从前黄帝封禅遇仙,竟得不死,乘龙升天。就是臣活了数百年,亦亏得遨游海上,遇见了仙人安期生,给臣食枣,形大如瓜,然后得于延年。”
居然如哄小孩子一般。汉武帝听了,居然相信了,乃亲自祭祀灶神,且遣方士入往东海,访寻蓬莱仙人。
汉朝的王公贵族们听说李少君能使人长生不死,都对他万分敬仰,给他送的金钱堆积如山。李少君就用这些钱偷偷买了原料炼成了仙丹,然后对武帝说,“陛下如果不能除掉骄奢淫逸的恶习,仍然贪图美女纵欲无度,到处征战讨伐,喜怒无常,使冤魂流落在荒野,让城市里常有杀头的重刑,那就绝不能炼成仙丹。”李少君把自己不会衰老的秘方给了汉武帝,然后就假称自己生了病告辞。
兴许是汉武帝太渴望成仙,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这天夜里,汉武帝刘彻梦见和李少君一起登上河南的嵩山,半路上有个神仙拿着旌节骑着龙从云中降下来,说太乙真人请李少君返回天界去了。
汉武帝从梦中惊醒了,立刻派人打听李少君的情况,并且告诉亲近的大臣说:“我昨夜梦见李少君离我而去了!”
李少君病重时,汉武帝亲自去探视,李少君让人把他炼仙丹的秘方完全记下来,还没说完就死了。汉武帝说:“李少君不会死,他是登了仙界了!”
李少君刚要入殓时,尸体忽然不见了,衣服连扣子都没解开,好像蝉蜕一样。汉武帝更加后悔,恨自己没有向李少君更多的求教方术。
也不知道李少君是真的成仙,还是会变化戏法,借口自己病死,在汉武帝对他印象很好的时候这样“离开”,未曾不是一种保全自己的好事情。
李少君生前和任朝议郎的董仲躬是好朋友,董仲躬一向有病,身体消瘦气血不足。李少君就给了他两副药和药方,让他用戊巳年间生长的草、当地出产的油脂、黄精的根和野兽的脂膏,秋天先枯死的根、春天百花的膏汁,在十二月上旬把上述药料合放在铜器中熬,让一个童子沐浴得十分洁净,让他看好火候,把熬好的膏再制成鸡蛋大的药丸,三只药丸一个疗程。吃了一副药丸,身子就会非常轻快,吃了三副,旧牙脱掉生出新牙,吃了五副以后,年岁增长了但腰不弯背不驼。董仲躬为人刚强正直,精通《四书》、《五经》,但对方术一点也不入门,还经常嘲笑那些服丹药学方术的人,常常上书给汉武帝,认为人寿天定,衰老是正常的,不是学方术能长生不老的。李少君知道董仲躬对修道有不同的看法,他的性格就是这样,改变不了他的认识。李少君给董仲躬的药,董仲躬根本就不吃,也不理睬李少君讲解的方术。李少君走后几个月,董仲躬病更重了。他曾听说了汉武帝梦见李少君成仙而去非常遗憾后悔,就想起了李少君给他的药。董仲躬试着服那药,只吃了半副,就觉得身轻体壮,病立刻好了。服完一副药之后,就觉得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这时他才相信真的有长生不死的方术。于是董仲躬就辞去了官职,向方士们求教,但得不到正确圆满的回答。
汉武帝都怀疑李少君其实是尸解成仙,很是感到叹息。可巧来了一个齐人少翁,也与李少君一般论调,正好继续李少君的行当,说鬼谈仙。
当时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得病身亡,王夫人有子名闳,由王夫人病重时,以子相托。
当时汉武帝长子刘据,已册为太子,即卫皇后所生。刘闳当然不能立储,只好许为齐王。王夫人却也道谢。至王夫人死后,汉武帝追忆不忘,少翁即自言能致鬼魂相见如少时。据说会召唤鬼神的方术(有人说他是在做皮影戏,被人赞为皮影戏的发明者)。
汉武帝甚喜,便命少翁作起法来,少翁命腾出净室,四周张帷,并索取王夫人生前衣服,预备招魂。
到了夜间,在帷外爇起灯烛,使汉武帝独自坐着等待着,自己走入帷中,东喷水,西念咒,闹了两三个时辰,果然看见有一个美貌女子,被他引至。
汉武帝正向帷幕中痴痴地望着,看见了这般美妇人,不觉出神,凝睇审视,身材等确与王夫人无二。急欲入帷与其言语,在边上做法的少翁半睁着眼看出了汉武帝的意图,很怕被拆穿骗局,于是他连忙上去一把把汉武帝拖住,郑重其事地说道:“陛下不可造次,这是王夫人的魂魄从幽冥处回来人间了,主要是安慰陛下的相思之苦才来见上一面。这鬼魂不比活人,可以把握。陛下若至那榻边,鬼之阴气不胜活人阳气,王夫人的魂魄,便难以久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