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答说道:“赏嗣父为侯,故有两绶;余子例难封侯。”
汉昭帝笑道:“欲加侯封,但凭我与将军一言。”
霍光正色道:“先帝有约,无功不得封侯!”此论甚正。汉昭帝乃止。
过了一年,汉昭帝封霍光为博陆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上官桀与金日磾曾经同讨造反的马氏,汉武帝遗诏中并欲加封,至是始受。
当时卫尉王莽的儿子王忽在宫中随侍,扬言说:“先帝驾崩时,我常在左右,哪有遗诏加封三个人的事?那几个家伙彼此抬高自己罢了。”
霍光得知,严责王莽,王莽被迫将王忽毒死。
有人劝霍光说:“将军没有看到当初吕氏家族覆亡的教训吗?吕氏身处伊尹、周公的地位,主持朝政,专擅大权,却疏远宗室,不与他们共享朝权,因此失去了天下人的信任,最后终于灭亡。如今将军身居高位,皇上年幼,应当纳用宗室,并多与大臣共商政事,与吕氏的作法相反。如果这样,便可以免除祸患。”
霍光闻言,深表赞同,于是任命楚王刘交之孙刘辟强为光禄大夫兼长乐宫卫尉,宗室刘长乐为光禄大夫。刘辟强是楚元王之孙,年已八十有余,徙官宗正,旋即病殁。
霍光为人稳重少言,从容谨慎,身高七尺三寸,面色白皙,眉目清秀,胡须美观。他秉性端正,每次进出宫廷和下殿出门时,停步和行进的地方都有一定的位置,郎官和仆射暗中记下查看,不差分毫。汉昭帝即位后,政令都由霍光发布,天下人都盼望其一展风采,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时光易过,忽忽间已是始元四年,汉昭帝年正一十有二了。上官桀有子名安,娶霍光之女为妻,生下一女,年甫六龄,安欲纳入宫中,希望为后,乃求诸妇翁,说明己意。偏霍光谓上官安之女年纪太幼,不适合入宫。
上官安扫兴回来,自思机会难逢,怎可失却,不如改求他人,或可成功,想了许久,竟得着一条门径,跑到盖侯门客丁外人的家,投刺进见。
丁外人籍隶河间,小有才智,独美丰姿。盖侯王文信,与他熟识,引入幕中,偏被盖长公主瞧着,不由的惹动淫心,她虽然中年守寡,未耐嫠居;况有那美貌郎君,在子门下,正好朝夕勾引,与图欢乐。
丁外人生性狡猾,何妨移篙近舵,男有情,女有意,自然凑合成双。又是一个窦太主。及盖长公主入护汉昭帝,与丁外人几成隔绝。
盖长公主尚托词回家,夜出不还。当有宫人告知霍光,霍光密地探询,才知公主私通丁外人。自思奸非事小,供奉事大,索性叫丁外人一并入宫,好叫盖长公主得遂私欲,自然一心一意,照顾汉昭帝。这就是不学无术的过失。
于是诏令丁外人入宫值宿,连宵同梦,其乐可知。上官安洞悉此情,所以特访丁外人,想托他入语公主,代为玉成此事。凑巧丁外人出宫在家,得与上官安晤叙。彼此密谈一会儿。
上官安对丁外人说:“听说长公主要挑选女子进宫,我的女儿容貌端正,如果能趁长公主选女入宫的机会进宫做了皇后,我们父子在朝廷为官,又有椒房为倚重,就全靠你成全了。汉家的旧例是让列侯娶公主为妻,你还担心封不了侯吗?”
丁外人听了乐得卖情,满口应承。等到上官安别去后,即入见盖长公主请纳上官安之女为宫嫔。盖长公主本欲将故周阳侯赵兼的女儿,配于汉昭帝。(赵兼为淮南厉王的舅舅)
此次为了情夫关说,只好舍己从人,一力作成。便召上官安之女入宫,封为婕妤,没多久即立为皇后。六龄幼女,如何作得皇后?
上官安不次超迁,居然为车骑将军。上官安心中感恩丁外人,便思替他营谋,求一侯爵。有时谒见霍光,力言丁外人勤顺恭谨,可封为侯。霍光对上官安之女为后,本未赞成,不过事由内出,不方便固自力争;且究竟是外孙女儿,得为皇后,也是一件喜事,因此听他所为。惟欲为丁外人封侯,却是大违汉例,任凭上官安说得天花乱坠,终是打定主意,不肯轻诺。
上官安拗不过霍光,只好请诸乃父,与霍光熟商。乃父上官桀与霍光,同受顾命大臣,且又是儿女亲家,平日很是莫逆,或当霍光休沐回家,上官桀即代为决事,毫无龃龉。只丁外人封侯一事,非但不从上官安所请,就是上官桀出为斡旋,霍光亦始终不允。
上官桀乃降格相求,但拟授丁外人为光禄大夫,霍光忿然道:“丁外人无功无德,如何得封官爵,愿勿复言!”
上官桀未免心怀惭愧,又不便将丁外人的好处,据实说明,只得默然退回。
从此上官桀父子两人,与霍光隐成仇隙了。此处又见霍光之持正。
且说隽不疑被提升为京兆尹,京师的官吏、百姓都敬服隽不疑的威信。每次隽不疑到地方州县巡视审查囚徒的罪状后返回京师,他的母亲总要问他:“有没有囚犯被平反?有多少人被你所救而免于冤死?”如果得知隽不疑审案多有所平反,他的母亲就喜形于色,甚至连饮食言语都不同于平时;如果得知隽不疑未能使囚犯得到平反,他的母亲就会非常生气,并因此而不吃饭。因此,隽不疑为官,威严而不残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