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邑年轻时担任舒县桐乡(今安徽桐城)的啬夫,掌管一乡的诉讼和赋税等事务。朱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
朱邑后来升任太守卒史(官署中的属吏)。汉昭帝在位时,朱邑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汉宣帝在位时,升任北海太守。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朱邑因治理地方政绩和个人品行排名第一,而调入朝中担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租税、钱谷、盐铁和财政收支。
朱邑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人和他结交。汉宣帝刘询因此重用他,大臣们也敬重他。
当时张敞担任胶东相,张敞给朱邑写信说:“贤明的君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只不过我守在杂难治僻远的郡县,受到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有什么奇才。即使有,向哪里施展?您凭着清明的清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像灾荒之年吃糟糠都甜,丰年的时候粮肉都有富余。为什么呢?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有位,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重用。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
朱邑很感激张敞的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才,有很多人得到他的帮助。朱邑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都拿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朱邑入任大司农五年,得病不起,遗言嘱咐他的儿子说道:“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我死后一定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
朱邑去世。汉宣帝刘询因朱邑是位奉职守法的官吏,对他的突然离世感到怜惜,于是下诏称赞朱邑说:“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义,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这样的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一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朱邑死后,他儿子按照遗嘱,将他安葬在桐乡城西。当地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
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
龚遂因通晓经术而担任官职,官至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不端正,龚遂为人忠厚,性格刚毅临难不苟,他在府内规劝刘贺,在府外指责傅相,援引经义,陈述祸福,以至痛哭流涕,从不阿附。龚遂多次当面指责刘贺的过失,以至刘贺掩耳起身走开,说:“郎中令善于羞辱人。”直到昌邑王刘贺及国人都害怕他。
刘贺曾长时间与骑马的侍从、膳食官吃喝玩乐,赏赐无度,龚遂进见刘贺,痛哭流涕以膝行走,左右侍从都流出眼泪。刘贺说:“郎中令为什么哭?”
龚遂说:“我哀痛封国将要灭亡!希望您赏赐清闲让我说出我的愚见。”
昌邑王刘贺让左右回避,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没有德政而灭亡的原因吗?”刘贺说:“不知道。”
龚遂说:“我听说胶西王身边有个阿谀的臣子叫侯得,胶西王所作所为和夏桀、商纣差不多,可侯得认为胶西王是尧舜。胶西王对他的阿谀奉迎很高兴,经常和他一同起居,只因侯得的谗言,才使胶西王到这种地步。现在大王您亲近众小人,逐渐染上邪恶习气,存亡的关键不能不慎重。我请求选拔侍郎通晓经术有品行有道义的人和您相处,坐下来就背诵《诗》、《书》,站起来则学习礼节法度,这对您应该有益。”
昌邑王刘贺答应他。龚遂于是选拔郎中张安等十人侍奉刘贺。但仅过数天,刘贺就赶走张安等人。
过了很长时间,王宫中多次出现怪异之事,昌邑王刘贺询问龚遂,龚遂认为将有大难,宫室将什么都没有。
恰逢此时汉昭帝去世,因汉昭帝无子,所以刘贺被拥立继位,原来的属吏都被征召进入朝廷。
刘贺的郡相安乐被提升为长乐卫尉,龚遂拜见安乐,流着眼泪对他说:“昌邑王即位成为天子,一天比一天骄傲自满,劝谏他而他再也听不进去,现在刚穿丧服,每天却与小人吃喝玩乐,斗弄虎豹,弄来蒙有皮革的车子,驾着九游车,东奔西跑,所作之事违背常理。古制宽缓,大臣有隐居的,现在请求离去不能,装疯又怕被人知觉,死后为世人所不齿,怎么办?您是皇上原来的郡相,应该极力规劝。”
刘贺即位二十七天后,终因淫乱不堪而遭废黜。刘贺的群臣犯有使刘贺陷入罪恶之中不仁道的罪过,都遭诛杀,死者达二百多人,只有龚遂与中尉王吉因多次规劝才得以免于一死,但被剃去头发判处四年徒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