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张敞做山阳太守时,勤政爱民,政通民和,百姓富足。然临近的胶东、渤海二郡,因粮食欠收,盗贼四起,围攻官府,强占民财,民不聊生。渤海已派龚遂出守,独胶东尚无能员,盗风日炽。胶东为汉景帝之子刘寄的封土,传至曾孙刘音,少不更事,刘音之母王氏,专喜游猎,政务益弛,张敞遂上书阙廷,自请前往治理,汉宣帝乃迁张敞为胶东相,赐金三十斤。张敞入朝辞行,面奏宣帝,谓劝善惩恶,必需严定赏罚,语甚称旨。因此即辞了山阳太守,之职,赴往胶东。
一经到任,张敞就把盗贼大小头目普查了一遍,编撰名册,悬重赏捉拿。凡是手下官吏抓得盗贼头目者,按规格予以重赏,并上报朝廷请功,可破格提拔。总之,只要抓住盗匪的首目,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当地官吏的积极性因此迸发,盗首纷纷落网,张敞也不食言,先后提拔了几十人做了县令。
张敞还用了一个办法,就是让盗匪首目们自相残杀。悬令:只要斩杀强盗头目,提着人头来官府自首的盗首,则视为改邪归正,不但可以免于治罪,还可以得到官府的奖励。如此一来,强盗团伙们内讧蜂起,你杀我,我杀你,剩下的归顺了官府,省下了官府不少力气。
张敞在胶东治盗,贼患很快消除,百姓又安居乐业了,因此名声大震。
与龚遂治状不同。张敞复谏止胶东王太后游猎,胶东王太后却也听从,深居简出,不复浪游。为此种种政绩,自然得达主知。
可巧彼时都城长安治安不好,秩序混乱,换了几任京兆尹不都称职,汉宣帝急招张敞入京,维护京师的安定。
汉朝时的京兆尹相当难做。京兆是京畿地区,人员最为复杂,既有大量的皇室宗亲,又有很多豪强富户以及地痞流氓。要想做好这个官,既要办案得力,还必须学会保全自己。
在张敞之前、西汉最着名的京兆尹是赵广汉,他在任时深得百姓爱戴,最后因为自以为是乱安罪名,污蔑丞相,得罪了皇帝、被判腰斩。赵广汉之后,又换了几任京兆尹,但是都没有做得很长久的。就连当时最着名的颍川太守黄霸,在京兆尹这个位子上也只是待了几个月,就因“不称职”的罪名遭到罢免了。
张敞到都城上任后,从调查得知长安城里的所谓强盗头目,实际上都是一些外表看似忠厚的富家大户,他们就居住在城内,进进出出,都有童仆在身旁侍奉,与普通的富户无异。其实他们很多人都有做勾结盗匪,欺男霸女的事情。
张敞得到了这些强盗头目的名单,采取了怀柔政策,因为京城的大户人家都有背景,不可轻易得罪。
张敞把这些人召到府衙之中,责备他们为非作歹的行径。然后,张敞饶恕了他们的罪行,要求他们戴罪立功,协助自己抓捕强盗小偷。
几个盗首说:“今天我们蒙召来此,必为同伙窃贼所疑,如能允许我们权补吏职,方可如约。”
张敞当即允诺,给他们全部安排了官职,然后让他们回去。盗首回家后,设宴欢庆,遍邀同伙入饮。
那些窃贼不知是计,一齐赶去赴宴祝贺,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盗首按照在张敞府拟定好的计谋,乘机将每个盗贼后背都涂上红色记号,好让守候在门外的捕役辨认。盗贼们饮罢辞出,即被捕役一一捉拿。这一下就捕捉数百名盗贼。从此,长安市内社会秩序一新,偷盗事件极少。
张敞执法虽严,但知道适可而止,刚柔兼济。他同河南太守、酷吏严延年有交情,对他的滥用刑法,动辄杀人很不满意,曾写信劝告说:“六国时韩氏之默,捕捉兔子还要仰视人主之意,而后获之,愿次卿(延年字)少缓诛罚,思行此术。”可是严延年酷虐成性、专尚刑威,对张敞的告诫根本听不进去。
张敞政绩卓着,得到宣帝嘉奖。他为京兆尹,朝廷每有大议,他总要博引古今,拿出合于实际的实施办法,朝中公卿莫不佩服。可是,朝廷上对张敞也有不同议论。他不拘小节,不摆官架子,往往穿上便衣,摇着扇子,在长安街上自由自在地溜达;有时早晨起来没有事,还提笔为他的夫人画画眉毛。
张敞和他的妻子感情很好,因为他的妻子小时候曾经受伤,眉角处有缺点,所以他每天要替他的太太画眉后,才去上班。当地人都说张敞夫妻恩爱。一些看不惯张敞,曾经被张敞处置的的富豪于是把这件事当做把柄,告诉汉宣帝,说他没有体统。
一次,汉宣帝在朝廷中当着很多大臣对张敞问起这件事。张敞就说“闺房里边,夫妇之间,比画眉毛更甚之事还多着呢!难道光画画眉毛就算了吗?”
汉宣帝听后笑了笑,没有办他的罪,但总觉得他缺乏威仪,不应上列公卿。所以张敞为京兆尹,差不多有八九年,浮沉宦署,终无迁调音信,张敞亦是得过且过,但求尽职罢了。不过作者想想,这汉宣帝也是有点不近人情,张敞给妻子画眉,又没有上班迟到,又没因此耽误工作,至于因为这样鸡毛蒜皮的事情,而看轻一位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臣子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