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汲接着整顿兵马,设计好攻守战略措施,匈奴由于害怕而远远离去,不敢再侵入东汉边界,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户口日蕃,中外都称为贤太守。刚好这个时候因为大司空宋弘,有事免职,朝臣多举荐郭汲代任。光武帝刘秀以卢芳之乱未平,不便将郭汲内调,所以未曾允议。
建武七年春三月晦日,太史又奏称日食,有诏令百官各上封事,毋得言圣。当时杜林郑兴等人,弃隗嚣归乡。
统由光武帝刘秀闻名召入,各授官职:杜林为侍御史,郑兴为大中大夫。此次因天象变化而陈言,谓应俯从众议,调任郭汲为大司空,且言日月交会,数应在朔,今日食每多在晦,乃是月行太速,故有此变。君为日象,臣为月象,君元急故臣下促迫,致见咎征,望陛下垂意洪范,勉思柔克等语。
光武帝刘秀也优诏褒答,惟仍不愿调回郭汲,却令妹夫李通代任。李通首先倡义,弼成大业,身尚公主,仍然谦恭自持,不敢骄盈,故得保全爵位,以功名终。富贵寿考,全赖谦冲。太傅褒德侯卓茂,已经病殁,特赐棺茔地,表彰耆硕。叙笔载明生卒,亦无非阐扬名士。并因前侍御史杜诗,累任沛郡汝南各都尉,所在称职治理,于是更换他调任为南阳太守。
南阳为光武帝刘秀之故乡,从龙诸臣,半出南阳,历任太守,反视为畏途,只恐得罪贵戚。
到了杜诗莅郡,兴利除害,政治清平,无论贵贱,一体翕服。
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元帝时期大兴南阳郡水利的郡太守。
信臣在南阳任职时,大力发展农业和兴办水利。他亲自勘查水源,开沟渠,修堤坝水门,修建水利工程数十处,灌溉面积年年增加,最多时达三万顷,南阳地区因此富庶起来。为加强灌溉管理,召信臣还制定了灌溉管理制度,“均水约束”刻在田地旁边的石碑上,以防止水利纠纷。
在所修的各项工程中最着名的是六门堨和钳卢陂。东汉建武七年(31年),南阳太守杜诗又修治陂池,广开农田,当时人称赞他们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这便是中国古代“父母官”的由来。
亦有一诗,录述于后:
黄堂太守一麾来,万汇全凭只手栽;
召父已亡推杜母,养民毕竟仗贤才。
转眼间又是一年,光武帝刘秀顾念陇西之地,又要遣将前往讨伐了,欲知何人西征,待至下节发表。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济公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