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与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掾史五百余人去洛阳诏狱接受审讯,诸吏不堪痛楚,大半已经成为死人,只有陆续、梁宏、驷勋受到各种酷刑拷打,肌肉溃烂,始终没有供认服罪。
陆续的母亲从遥远的家乡赶到京师,打听消息,但罪案特别严重,没有办法与陆续见面。母亲只能做好饭菜,交给门卒转送给陆续。
陆续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说话时情绪激昂面不改色,只对着饭菜悲泣不止。使者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陆续说:“母亲来了,不得见面,所以落泪。”
使者大怒,认为门卒通风报信,要召来审讯。陆续见状,解释说:“我是因为吃了食物和喝了肉羹,才知道是出自母亲之手,所以知道是母亲来了,不是别人告我的。”
使者问:“为什么知道是你母亲所作呢?”
陆续道:“母亲切肉从来都是方形的,切葱按一寸为标准,我是根据这个知道的。”
使者向客舍询问得知陆续的母亲果然来到京城,心中暗自赞赏,上书陈述他的故事,汉明帝为此感慨不已,于是下令赦免了尹兴等人,让他们返回故乡,终身禁止做官。虽得不死,痛苦已经吃得够了。
颜忠、王平,连坐楚狱,情罪最重,自知不能幸生,索性信口扳诬,竟将隧乡侯耿建、郎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等人,一股脑儿地牵引进去。
四侯到庭对簿,都说与颜忠、王平,素未会晤,何曾与谋?问官不敢代为表白,还想将他们诬告连坐。
这个时候,寒朗以谒者的官职暂时署理侍御史,与三府属官一同审理楚地颜忠、王平诉讼的案件,供词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和曲成侯刘建。耿建等人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两个人。这时,汉明帝感到非常愤怒,官吏们恐惧不安,所有牵连到的人,一律深陷其中,没有敢为他们求情以得宽恕的。
寒朗为他们的冤屈而感到悲伤,就独自试着问颜忠、王平有关耿见等人容貌的事情。他们两个人仓促惊遽不能回答。寒朗知道其中的奸诈,于是上书说耿建等人不是邪恶之人,只不过是被颜忠、王平诬陷而已,怀疑天下无辜之人大多与此类似。
汉明帝刘庄听说后,于是就召寒朗入宫,问他说:“耿建等人即便像你说的这样,颜忠、王平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呢?”
寒朗说:“颜忠、王平知道自己所犯的罪责不可饶恕,因此就胡乱检举,希望以此表明自己。”
汉明帝说:“即便像你说的这样,四侯没有罪,你为什么不早奏,致使案件延续这么久拘囚到了现在?”
寒朗回答说:“我虽然审理此案没有发现他们犯罪的事实,然而担心四海之内另有揭发的人,因此没有及时上奏。”
汉明帝闻言,大骂,说道:“官吏动摇不定,怀有二心,赶紧拿下。”
左右的人正要把他拉下去,寒朗说:“希望说完一句话再死。小臣不敢欺骗,只想帮助国家而已。”
汉明帝问:“谁和你一起写的奏章?”
寒朗回答说:“我自知罪该灭族,不敢玷污别人,确实希望陛下您醒悟而已。在审问犯案的人时发现,他们都说的是妖恶的大事,这也是臣子憎恶的事情,现在审案的官员宁可重判、多判不敢轻判、少判,认为这样以后就不会受到追责。”
寒朗接着说道:“因此,拷问一个牵连出十个,拷问十人牵连到百人。公卿大人们朝会,陛下您问我们得失,大臣们都长跪着回复,原有的律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您大恩大德,只是处罚到犯罪者本人,天下非常幸运。等到大臣们回到家,口中虽然不说,却在屋内暗自仰头叹息,没有人不知道冤屈,可是没有人敢违逆你。我今天陈述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
这个时候,汉明皇帝刘庄的神色才慢慢缓和了下来,就叫寒朗出去。
过了两天,汉明帝刘庄亲自摆驾洛阳监狱审查囚徒,清理出一千多人。
后来,王平、颜忠死在监狱中,寒朗就把自己关押起来。正赶上皇帝刘庄下诏赦免,免去官职,释归薛县故乡。
任城令袁安,字邵公,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
袁安的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在汉平帝时以明经被举荐,后官至成武县令。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的学问,为人很庄重、有威信,被州里人敬重。最初担任县里的功曹,有一次,袁安带着檄文到州从事那里办公,从事托袁安捎封信给县令,袁安说:“您是为公事,自有邮驿替您传送;如果是私事,就不应找我功曹。”便辞谢不肯接信,从事有些害怕,就没有拜托他。后来,袁安被举荐为孝廉,先后担任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他所任职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既畏敬又爱戴他。
永平十三年(71年),楚王刘英谋反案交给楚郡核实。次年,三府(太尉、司空、司徒)推荐袁安办理此案,认为他能处理复杂的案件,汉明帝任命袁安为楚郡太守。当时受刘英供辞牵连被关押的有几千人,汉明帝大发脾气,而办案人又急于定案,严刑威逼不少人招供,误判死罪的很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