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冀最初任黄门侍郎,后转升为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等职。永和元年,任河南尹,为官残暴放纵,做了许多违法的事。
父亲梁商的宾客雒阳令吕放,跟梁商谈了梁冀很多短处,梁商责备梁冀。梁冀怀恨在心,派人刺杀了吕放。事后怕梁商知道,就把刺杀吕放的嫌疑嫁祸给吕放的仇家,还请求让吕放的弟弟吕禹任雒阳令,前去捉拿吕放的仇家,把整个宗族及一百多个宾客全都杀掉了。
梁商去世还没有下葬,汉顺帝就任命梁冀为大将军,任他的弟弟侍中梁不疑为河南尹。到汉顺帝死时,汉冲帝当时只两岁,还在襁褓之中,梁太后掌控朝政,诏命梁冀和太傅赵峻、太尉李固总领尚书事务。
州郡望承意旨,常欲陷害皇甫规,规深居韬匿,但以《诗》《易》教授门徒,幸得不死。
当时汉顺帝末年,扬、徐出现许多盗贼,一连几年相互勾结。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聚集在一起造反作乱,屯兵占据历阳,成为江淮地区的大祸害,皇帝派御史中丞冯绲率兵督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伐他们。尹耀、邓显军被打败,工人被贼兵杀害。又有阴陵人徐凤、马勉等再次侵犯郡县,杀害掠夺官吏百姓。徐凤穿着紫红色衣服,佩带着黑色丝带,自称“无上将军”,马勉戴皮帽穿黄色衣服,佩带玉制的印,自称“黄帝”,在当涂山中安营扎寨。他们设立年号,设置百官之职,派遣别帅黄虎攻下合肥。
就是广陵降贼张婴,自张纲病殁之后,又生变志,仍然号召党羽,扰乱堂邑江都。
梁太后正拟会集公卿,选将出发讨伐,只因年残春转,朝廷改元永嘉,百僚连日庆贺,无暇问及军情。
待至庆贺事毕,幼主汉冲帝刘炳忽然罹生重疾,一瞑不醒,年才三岁,宫中忙乱得很。梁太后因扬、徐二地盗寇甚盛,恐国有大丧,愈致惊扰,特使中常侍诏谕三公,拟征集诸王列侯,然后发丧。
太尉李固进言道:“嗣皇虽幼,犹是天下君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身为臣子,反可互相隐讳?从前秦始皇病崩沙邱,胡亥赵高,隐匿不发,卒至扶苏被害,秦即乱亡;近北乡侯病逝,阎后兄弟及江京等,亦共隐秘,致有孙程推刃等事。这乃天下大忌,不可不防!”
实是防备梁冀,故有此言。梁太后乃依李固建议,即夕发丧。惟汉顺帝只有嗣子一人,嗣子已殁,不得不别求旁支,入承大统。
因而征清河王刘蒜,及渤海王之子刘缵,同入京师。刘蒜乃是清河孝王刘庆曾孙,刘缵乃乐安王刘宠之孙,刘宠即千乘王刘伉之子。刘蒜年纪已长,为人严谨持重,举止有气度。
而刘缵尚只有八岁。太尉李固欲立长君,特语大将军梁冀道:“今当立继帝,应选择年高而有德的,任亲政事的人,希望大将军审详大计,学习周勃立文帝、霍光立宣帝,而不能像邓太后、阎太后利用君主幼弱的做法。”
梁冀不听,于是立了乐安王之子、八岁的刘缵(即汉质帝)。汉朝廷准备为汉冲帝选择墓地,修建陵园,李固说:“现在处处都是盗贼,军事费用浩大。如果要重新修建一个象宪陵那么大的陵园,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不是一个小的数目。而且,年龄幼小,可以在顺帝宪陵之内修建一个陵园安葬,依照殇帝康陵的制度。”太后梁妠觉得李固说得有道理,于是听从。
梁太后将前幼主梓宫出葬,谥为冲帝,墓号怀陵。
李固遇事匡正,辄见信用,黄门内侍,多半黜遣,天下都想望承平。独梁冀专欲好猜,每相忌嫉,再加阉人从中拨弄,共作蜚语,架诬固罪。
梁太后却不肯听信,因得无事。李固又与太傅赵峻,司徒胡广,司空赵戒等,荐举北海人腾抚,有文武才,可为将帅。
朝廷有诏拜腾抚为九江都尉,前往讨伐扬、徐两地的诸盗贼。
腾抚连战连胜,破斩马勉及徐凤范宫等,因进抚为中郎将,都督扬徐二州军事。
腾抚又进军至广陵,击毙张婴,尚有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亦为腾抚领兵击死,东南盗军之乱乃平。
越年改元本初,诏令郡国各举明经,诣太学受 业,岁满课成,拜官有差。自是公卿皆遣子入学,生徒多至三万余人,学风称盛。扬、徐一带,又已平靖,西北两隅,也还安宁,正好偃武修文,日新政治。
偏是贵戚梁冀,挟权专恣,恃势横行,甚至大逆不道,公然做出弑君的事情来了。原来汉质帝年龄虽然还幼小,却是聪明得很,同时也看梁冀很不顺眼。在一次朝会中,他当着群臣的面叫梁冀“此跋扈将军也”。表示自己的义愤,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衔恨在心,觉得当今皇帝刘缵虽然年纪小,但为人聪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担心刘缵年长后难以支配,决定害死他,好另外找其他人做傀儡皇帝。
这个小皇帝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