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有参军王濬,奉调为广汉太守,发兵讨伐益州乱卒,幸而即得荡平。
王濬得任益州刺史,讲信立威,绥服蛮夷。晋武帝司马炎征王濬为大司农,羊祜独密表留王濬,谓欲灭东吴,必须凭借上流。王濬才可专阃,不宜内用,晋武帝乃仍令留任,且加王濬为龙骧将军,监督梁益二州军事。
当时吴中有童谣云:“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王濬,籍隶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阌乡)人,小名正叫做阿童,小具大志,丰姿俊逸。
因王濬为人严正清峻,一些素来不廉洁的官吏听说他到任,皆望风而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才貌俱全的女儿,因选择夫婿而未嫁。徐邈便大会同僚佐吏,令女儿在内观看,女儿看中了王濬,并指着告诉了母亲说王濬这个人非是凡器,是个人才。母亲听了女儿的话,转告给了丈夫,于是徐邈便把女儿嫁给了王濬。夫妻两人琴瑟和谐,不消细说。事虽然与贾午相似,但是彼为苟合,此实光明。
后来,王濬受征南将军羊祜征辟,“参征南军事”,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羊祜的侄子羊暨对叔父羊祜说:“王濬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不可单独担当大事,对他应该有所抑制。”
羊祜说:“王濬有大才,将要实现他的愿望,是可以任用的。不要轻视他。”后转为车骑将军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认为羊祜可算是善于荐贤的人了。
徐女尚垂青眼,何况羊叔子。
王濬又任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丁多不愿养育。王濬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条款,减轻徭役课税,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
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王濬转任广汉太守,对百姓广施德政,百姓非常爱戴他。一次,王濬梦见有三把刀悬挂在屋梁之上,不一会,又益(增)一刀。王濬惊醒后,因为不解此梦预兆,对此心中十分厌恶。
主簿李毅拜了两拜表示祝贺道:“三个刀是州字,又增加一个,府君将要做益州刺史吧!”
不久后,益州牙门将张弘发动叛乱,杀死益州刺史皇甫晏,晋朝廷果然迁王濬为益州刺史。王濬设下计谋,将张弘等人全部杀死,平息叛乱,因功封关内侯。王濬在任,广施仁政,树立威信,当地各族百姓,多来归附。
王濬因政绩突出,被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当时正筹划平吴,素知王濬奇略过人。便密上表章,请仍留王濬于益州,参与平吴大计。同年·,晋武帝依羊祜之建议,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
王濬得监督梁、益二州,羊祜欲借上流势力,顺道讨伐东吴,并且因为王濬之名与童谣相符,即表闻晋廷,请饬令王濬密修舟楫,为东略计。
晋武帝司马依羊祜所以言下诏让王濬修造舟舰,王濬造连舫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装载二千余人。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又在船头画上益鸟首怪兽,以恐吓江神,船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自古未有。王濬在蜀地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满江面,顺流漂下。
吴国建平太守吾彦取些木片呈给吴主孙皓说:“晋必有攻吴的打算,应在建平增兵防守,建平攻不下,晋军终不敢东下。”
吴主孙皓方盛筑昭明宫,大开苑囿,侈筑楼观,采取将吏子女,入宫纵乐,还有何心顾及外侮?接得了吾彦的奏表,简直是不遑细览,便即搁过一边。
吾彦不得皇帝答诏,于是自己命令工人冶铁为锁,横断水路,作为江防。适吴西陵督军步阐,因为惧罪而投降晋朝廷,吴大司马陆抗,陆凯从弟,自乐乡督兵讨伐步阐,围攻西陵。羊祜奉诏前往援助,自赴江陵,别遣荆州刺史杨肇攻打陆抗。
陆抗分军抵御,击败杨肇。羊祜闻杨肇败还,正拟亲往督战,偏西陵已被陆抗攻入,步阐被诛,屠及三族。羊祜只好付诸一叹,率兵还镇。
晋武帝司马炎罢杨肇之官,任羊祜如旧。
鉴于历史上孟献子经营虎牢而郑人畏惧,晏弱筑城东阳而莱子降服的经验,羊祜挥兵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均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
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
羊祜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