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出头鸟

作品: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作者:杨弦|分类:穿越|更新:2025-04-08 00:52:20|字数:4644字

孙志高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种事情……

本来他可以明哲保身,不用强出头的。可最终……

还是咬了咬牙,上前一步,声音清朗的开口道:

“官家容禀。”

“臣以为此时再开科举,恐多有不妥。”

“其一,冗官之弊已深。”

“真庙时官员万余,今已倍之。若再增员,恐衙署重叠,政令难行。”

“若再开科举,恐致'十羊九牧'之弊。”

“前段时间三司核查。”

“以开封府为例!”

“居然有七名判官共掌刑狱,每日讼案不过三十,却要经五道批阅,百姓苦等月余不得。”

“此非治国之道。”

说完这些……

孙志高再次转头看向包拯。

开口道:“包公可知……”

“去岁全国罚铜案中,有多少是因官员推诿扯皮所致?“

包拯扬了扬眉,脱口道:“约三成。“

“正是!”

孙志高扭头看向仁宗,见其有沉思之举。

遂再次开口道:“此外,臣统计过,每增百名官员,公文往来耗时便多五日。”

“如今三司审理漕运纠纷,竟要经手十二道衙门!”

“而且……”

“这些官员,大多没有真才实学。”

“如果不是碍于官制,臣早就想把这些滥竽充数之人,革除三司,精简衙门了。”

孙志高突然转向姜伯游:

“姜尚书方才说户部缺人,可记得去岁清丈河北屯田时,新补的主事竟将'畦'字认作'蛙'字?”

姜伯游老脸一红,众人想起那个把“菜畦“写成“菜蛙“的糊涂官,殿中响起几声轻笑。

随后……

更是忽然提高声调:“敢问蒋大人,盐铁司现有多少闲散差遣?”

“各个衙门又有多少,这些留着有何用!”

“一职三官,一司七主事!”

“这些人……”

“是不是可以由吏部进行考核,有才学者,调任到缺人的位置上。”

“滥竽充数者革除官职。”

“嗯……”

仁宗皱了皱眉。

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道:“还有呢!”

示意孙志高继续说下去。

“是!”

孙志高点了点头。

紧接着开口道:“其二,新科进士多无实务。翰林院现有待阙进士百二十人。”

“现有待阙官员已逾八百。”

孙志高说到这里,忽然转向吏部侍郎,“若没记错,去岁吏部铨选,最久者候任已三年有余?”

被点名的侍郎额头沁汗。

殿角记录言行的史官运笔如飞,墨迹在宣纸上洇开小片乌云。

朝中场面为时一静,翰林学士们捧着起居注的手都顿了顿。

新晋盐铁副使盛长柏站在殿柱旁,闻言不禁抬眼望向自家姐夫。

自家这位姐夫这么勇的吗?

这是要把朝堂上各个衙门,都给得罪一遍吗?

冗官的问题如此严重,朝堂之上就没有知道吗?

可却都知道改政艰难。

无人敢提!

自家这位姐夫是真的勇!

这番言语出口,怕是无形中不知要得罪多少人。

不过,这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七尺之身,而为国为民的气概。

实在是让他心中升起敬佩之意。

自家这位姐夫,不愧是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行高洁之人。

这种结构气度实在是让人心折。

“还有……”

“今岁朝廷各地多有水患,国库岁入较去岁已减三成。”

“而如今河北路又需增筑边备,各种军费支出。”

“若骤增一千新科进士,仅俸禄一项年增十万贯。”

三司使的账本显然比御史台更锋利,仁宗不自觉前倾了身子,龙袍压出几道褶皱。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要紧的是……”

“虽然辽国如今暂且安稳,可边关榷场却报辽人购铁量增了三成。”

“微臣料定明年开春。”

“辽国必有动作!”

“届时……若因科举调动州县官,恐边防空虚。”

仁宗猛地坐直身子:“此事当真?萧钦言不是刚报……”

“……”

话说到一半,仁宗又不吭声了。

他不是傻子!

如果孙志高所言为真,那辽国必然是要打造军备。

不然大量购铁,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打造农具吗?

“……”

“……”

朝堂当中的一众官员,全都被孙志高的地图炮给伤到了。

其中有沉思着……

也有不服者……

可最终却全都保持了沉默。

无人言语。

只是,其中有一人却是目光定定的落在孙志高身上,眼见越来越亮,越来越亮。

仲永啊!

仲永啊!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如你这般为国为民,品行高洁之人,一定是可以与我同行者。

哈哈哈!

好!

好啊!

王安石心中恨不得开怀大笑,如今自己人微言轻,向官家提出的意见不受重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方便以后阅读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第295章 出头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第295章 出头鸟并对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