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由边沁和密尔等思想家提出的一种哲学理论,它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衡量一切行为和制度合理性的标准。在政治变革领域,功利主义成为政治家们制定政策和推动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
边沁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快乐和痛苦的支配,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增加社会的总体幸福。他主张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消除那些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因素。密尔进一步发展了功利主义理论,他强调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最大幸福。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政府在进行政治变革时,更加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考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推动政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英国的社会改革中,功利主义思想促使政府关注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推动了一系列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立法。
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兴起背景
(一)印度的殖民统治现状
1. 经济掠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经济层面表现为残酷的掠夺与剥削,给印度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经济活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贸易垄断手段,控制了印度的贸易和经济命脉。
英国将印度作为其原材料供应地,大量低价收购印度的棉花、茶叶、香料等农产品和矿产资源,然后将这些原材料运往英国本土,为英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同时,英国又将本国的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织棉布等,高价倾销到印度市场。这一进一出的贸易模式,严重破坏了印度原有的手工业经济。印度传统的棉纺织业曾经非常发达,但在英国机织棉布的冲击下,逐渐走向衰落。大量印度手工业者失去了生计,印度经济对英国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沦为英国经济的附庸。
1. 政治压迫:在政治上,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严密的殖民统治机构,对印度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种族歧视。英国官员掌控着印度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印度人被排除在高级职位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政治权力。
英国在印度设立了总督,作为殖民统治的最高代表,总督直接对英国政府负责,拥有广泛的权力。印度的各级行政机构中,英国官员占据了主导地位,印度人只能担任一些低级职务。在立法方面,英国制定的法律主要维护英国殖民者的利益,对印度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进行了严格限制。在司法领域,英国的法律体系被强加给印度,印度人在司法审判中往往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种政治压迫和种族歧视,引发了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情绪。
(二)印度本土的社会与文化状况
1. 宗教与文化传统:印度拥有悠久而灿烂的宗教文化传统,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这些宗教教义中的和平、非暴力、宽容等理念,在印度社会有着深厚的根基,为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印度教作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其教义中的“不害”原则强调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这种思想在印度民众的价值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等理念,也在印度社会中深入人心,倡导人们以和平、善良的方式对待他人。此外,印度的文化传统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吠檀多哲学中的“梵我合一”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些思想都为甘地非暴力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1. 社会阶层矛盾:印度社会存在着复杂而森严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将印度社会分为不同的阶层,不同种姓之间在社会地位、经济权利、教育机会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低种姓群体长期遭受歧视和压迫,生活贫困,教育水平低下,他们渴望改变现状,摆脱种姓制度的束缚。
同时,随着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壮大。他们在经济上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限制,渴望摆脱英国的经济控制,实现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此外,印度的知识分子阶层也在不断觉醒,他们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这些不同社会阶层的诉求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推动印度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三)甘地个人的思想形成与经历
1. 海外求学与经历:甘地的个人经历对他非暴力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888年,甘地前往英国伦敦求学,在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在英国期间,他不仅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政治、法律和哲学思想,还亲身感受到了西方社会的种族歧视。尽管甘地在英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作为一名来自殖民地的印度人,他在英国社会中仍然受到了诸多不公平对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