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 - 1934年):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印度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英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加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进一步加重了印度人民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甘地发起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0年3月12日,甘地带领一群追随者开始了着名的“食盐进军”。他们从艾哈迈达巴德出发,步行数百公里,前往海边自制食盐,以抗议英国的食盐专卖法。英国政府通过食盐专卖法,垄断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强迫印度人民购买高价食盐,这一法律严重损害了印度人民的利益。甘地的“食盐进军”行动引发了全国性的抗议浪潮,各地民众纷纷响应,开展抵制英国商品、抗税等活动。英国殖民政府对运动进行了残酷镇压,逮捕了包括甘地在内的众多运动领袖,但运动的影响力已经不可阻挡。
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更加高涨,运动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城市中的工人、学生、商人等积极参与,农村地区的农民也纷纷加入到运动中来。这次运动持续了数年之久,虽然最终没有实现印度的完全独立,但它进一步削弱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1. “退出印度”运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了争取印度的支持,承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地位。但战争结束后,英国并未兑现承诺,这让印度人民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1942年8月8日,甘地发起了“退出印度”运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印度。
运动迅速蔓延全国,印度人民以各种非暴力方式表达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他们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活动,抗议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政府再次进行大规模镇压,逮捕了大量印度国大党成员,包括甘地、尼赫鲁等运动领袖。然而,印度人民的反抗意志更加坚定,他们在地下组织的领导下,继续开展斗争。“退出印度”运动虽然遭受了英国殖民政府的残酷镇压,但它进一步激发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解放热情,加速了印度独立的进程。在被囚禁期间,甘地和其他运动领袖依然通过秘密渠道传递信息,鼓舞着印度民众持续抗争的决心。狱外的印度民众并没有因为领袖的被捕而退缩,相反,他们以更加分散却坚定的方式继续着非暴力抵抗。
许多村庄自发组织起来,抵制英国的物资供应,拒绝为英国军队提供劳动力。城市里的学生和工人则秘密印刷宣传独立的传单,在大街小巷传播,唤起更多民众对独立的渴望。一些妇女团体也积极参与其中,她们组织义卖活动,为运动筹集资金,同时照顾那些因参与运动而遭受迫害的家庭。在通信受限的情况下,印度民众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递着运动的最新消息和精神,使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印度人的心中。
随着二战局势的变化,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削弱。国际社会对印度独立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纷纷谴责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政府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意识到继续维持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愈发困难。同时,印度国内经济因为长期的抵制运动陷入困境,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也受到了严重损害。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印政策。
战后,英国工党上台,开始与印度国大党等独立运动力量展开谈判。在谈判过程中,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度代表坚决要求英国兑现战后给予印度自治的承诺,而英国方面则试图保留一定的控制权。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和激烈的博弈,双方最终达成了妥协。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结束了英国长达近两百年的殖民统治。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除了印度人民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其独特的运动策略。非暴力的方式使印度人民在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同时,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力量,让英国殖民政府难以忽视。此外,甘地本人以身作则,始终坚守非暴力的原则,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印度人民心中的精神领袖,凝聚着印度人民的力量。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印度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自主的国家政权,为印度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独立后的印度,开始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逐步走向民主和繁荣。在经济方面,运动推动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土布运动”培养了印度人民的民族经济意识,为印度经济的自主发展创造了条件。许多印度本土企业在运动期间得到了发展壮大,逐渐摆脱了对英国经济的依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