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侯景篡谋围台城 勤王兵起战玄武

作品: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作者:安可儿妙桃|分类:历史|更新:2025-05-04 00:19:59|字数:10954字

梁主派了中书舍人贺季和主书郭宝亮,跟着思玉去侯景的军营宣旨安抚。

侯景还算给面子,面朝北方接受了诏书。

贺季心里直打鼓,但还是硬着头皮问:“侯将军,您这次起兵,到底图个什么名头?”

侯景冷笑一声,毫不遮掩:“还能图什么?

当然是当皇帝!”

这话一出,场面瞬间僵住。

王伟赶紧上前打圆场:“将军说笑了!

咱们起兵,不过是为了铲除朱异那些奸臣,清君侧罢了。”

侯景却不买账,眉毛一挑:“萧衍那老头子都能当皇帝,我凭什么不行?”

他越说越来劲,一挥手,直接下令:“来人,把贺季扣下!

郭宝亮,你回去报信吧。”

贺季脸色大变,还想争辩,可侯景的士兵已经围了上来。

郭宝亮见状,知道多说无益,只好匆匆告辞。

军营里,只剩下贺季被押在一旁,而侯景的眼神里,野心已经毫不掩饰。

那时,梁朝建国已有四十七年,天下太平已久。

朝中公卿大臣,大多没见过刀兵,老一辈的将领也早已凋零。

年轻一辈的,要么在边疆戍守,要么跟着邵陵王出征。

整个京城,全靠羊侃一人支撑。

他治军严明,恩威并施,勉强稳住了局面。

然而,好景不长。

侯景率军杀到朱雀桁南,而萧正德早已暗中与他勾结。

东宫学士庾信,带着三千多文武官员,在桁北扎营,准备开桁迎战,挫一挫叛军的锐气。

“殿下,此时出击,正可打侯景一个措手不及!”

庾信急切地劝道。

萧正德却冷笑一声:“急什么?再等等。”

没过多久,侯景的大军压境。

庾信见势不妙,只得下令开桁迎敌。

可船刚驶出一半,他抬眼一看,顿时心惊胆战——侯景的士兵个个戴着铁面具,狰狞可怖。

庾信正嚼着甘蔗压惊,突然一支箭“嗖”地射来,擦过他的手,甘蔗“啪嗒”掉进水里。

他吓得魂飞魄散,哪还顾得上指挥?

转身就逃。

萧正德见状,立刻派心腹沈子睦打开桁门,放侯景渡河。

他自己则带人出迎,两军在张侯桥相遇。

“侯将军,久等了。”

萧正德在马上拱手。

侯景微微一笑,还礼道:“多亏殿下相助。”

二人并马而行,一同进了朱雀门。

侯景望着皇宫,假惺惺地跪下,装模作样地抹眼泪。

其实,他早就算计好了。

民间早有童谣传唱:“青丝白马寿阳来。”

为了应验这个预言,他特意骑了一匹白马,马辔用青丝编织。

此刻,他志得意满,挥鞭直指皇宫——他要乘胜攻入皇城,夺取天下!

都城里人心惶惶,侯景叛军压境,百姓惊恐不安。

羊侃见状,心生一计,诈称收到邵陵王萧纶的密信,当众宣布:“邵陵王与西昌侯萧渊藻已率大军来援,不日便到!”

众人听闻,稍稍安定。

然而,石头城、白下城的守军早已溃散,无人防守。

侯景趁势长驱直入,直逼台城。

叛军声势浩大,鼓角齐鸣,喊杀声震天动地。

他们纵火焚烧大司马门、东西华门,烈焰冲天,浓烟滚滚。

羊侃临危不乱,亲自督战,下令士兵在城门上凿洞,用竹管喷水灭火。

太子萧纲也亲临前线,手捧银鞍,高声激励将士:“诸位奋力守城,朝廷必有重赏!”

将士们士气大振,纷纷爬上城墙,泼水灭火,终于控制住火势。

侯景见火攻不成,又命士兵持长柄大斧,猛劈东掖门。

羊侃早有准备,冷笑道:“区区斧头,岂能破我城门?”

他命人迅速在门上凿孔,伸出长槊,猛然刺出,当场戳死两名敌兵。

叛军大惊,纷纷后退。

此时,侯景部将宋子仙攻入东宫,掳掠数百名宫女,分赏给手下士兵。

另一叛将范桃棒占据同泰寺,将寺中财物洗劫一空。

侯景不甘失败,又造数百辆“木驴”攻城。

守军见状,从城上投下巨石,木驴纷纷碎裂。

侯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改作尖顶木驴,石头砸下便滑落,无法破坏。

羊侃见状,微微一笑:“尖顶虽利,却怕火攻!”

他命人制作“雉尾炬”,浸透油脂,点燃后抛下,尖顶木驴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化作灰烬。

侯景恼羞成怒,再出奇招,造出十余丈高的登城车,企图居高临下,射杀守军。

将士们见状,面露忧色。

羊侃却镇定自若,摆手道:“诸位莫慌,此车虽高,但根基不稳,推到城下必倒,我们只需静观其变。”

果然,登城车刚靠近城壕,便轰然倒塌,摔得粉碎。

屡攻不克,侯景只得改变策略,下令修筑长围,彻底隔绝台城内外联系。

他又射入一封奏启,要求朝廷诛杀朱异等大臣,以平息战事。

羊侃冷笑一声,毫不退让,当即射出悬赏令:“凡取侯景首级者,重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方便以后阅读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第170章 侯景篡谋围台城 勤王兵起战玄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第170章 侯景篡谋围台城 勤王兵起战玄武并对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