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香薷散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13 08:09:11|字数:12034字

来人身着貂裘,面若重枣。苏子苓观其舌红少苔,脉细数如刮竹,轻叹:"阴亏之体用辛散,如旱地行舟。"遂取鲜梨榨汁浸香薷,佐以麦冬、五味子,改散为汤。

暮色染红药柜时,她将祖父的紫铜药秤传给药童:"香薷本是寻常草,妙在医者知其性。北地风燥非暑湿,岂能刻舟求剑?"

第一片雪花飘落之际,运河传来纤夫夯歌。济世堂檐角的铜铃轻颤,应和着捣药声的韵律。苏子苓合上医案,扉页墨痕历历如新:辛散不惟在发汗,

淡渗何曾独利溲。

三焦气化通天地,

一叶香薷写春秋。

———————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去土,一斤 白扁豆微炒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

【用法】上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人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立有神效,随病不拘时(现代用法: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证治机理】证乃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所致。夏感风寒,邪滞肌表,正邪相争,卫闭营郁,则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风寒表实之证;露卧饮冷,则湿伤脾胃,气机受阻,升降失常,故胸脘痞闷、腹痛吐泻;舌苔白腻,为寒湿之象,此为外寒内湿之证。治当发散表寒,祛除里湿。

【方解】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湿,以祛在表之寒湿,是夏月祛暑解表要药,故重用为君药。厚朴苦辛温燥,行气除满,燥湿运脾,为臣药。白扁豆甘淡性平,健脾和中,渗湿消暑,为佐药。入酒少许同煎,意在温通经脉,助药力畅达周身。本方为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证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辛温芳香以解表,苦温燥化以和中。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喜欢方剂杂论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方剂杂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53章 香薷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53章 香薷散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