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右归丸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13 08:09:56|字数:12282字

食盒第二层确实卧着青花瓷钵,琥珀色汤面上浮着枸杞子的倒影。柳文渊取出洒金笺笑道:"正是按先生给的《饮膳正要》方子,取羊后腿肉三两,胡桃肉五钱,生姜五片..."话音未落,附子突然用剑鞘压住他手腕:"且慢!"

剑穗上的南红玛瑙映出汤中异象——本该清澈的汤汁里竟游动着细如蚕丝的浊气。鹿角胶俯身轻嗅,雪貂大氅的毛尖瞬间卷曲:"怨不得,这羊肉取自立春前宰杀的羔羊,其性大热,需用我等特制的右归丸调和。"

枸杞子指尖轻弹,三粒朱红药丸落入汤碗。菟丝子的金丝在碗沿勾出五行相生图,金丝亮起的刹那,浊气化作青烟消散,汤药腾起的热气在空中凝成太极图案。

"脾土得暖,方能化生精微。"山药在竹简上疾书,墨迹竟渗入柳文渊的中脘穴,"从今日始,每七日施以'培土生金'针法,配合节气食疗。"

杜仲忽然搬来半人高的铜壶,壶身铸着二十八星宿图:"晨起卯时,取雨水节气当日的无根水三升,煎煮四神汤。"壶中莲子、芡实随水流旋转,茯苓与山药在坤位沉浮。

治疗选在辰时三刻,正应脾经当令。柳文渊褪去上衣仰卧时,我注意到他膻中穴的瘀斑已转为淡粉,这是心脉畅通之兆。附子却盯着他足太阴脾经皱眉:"肌肉虽丰,然地机穴尚有凹陷,脾阳未复。"

"故此需借天时。"山茱萸将艾绒捏成鼠状,置于男子三阴交穴,"今日雨水,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艾烟升腾间,当归突然割破指尖,血珠滴在艾炷上燃起绯色火焰。

"且看太渊穴。"菟丝子轻呼。柳文渊腕部肺经原穴处,原本青灰的肤色正被金丝缠绕,金丝另一端竟连着足三里穴。山药抚须笑道:"此乃土生金之象,中焦健运则肺气得充。"

治疗过半,异变陡生。柳文渊突然蜷缩如虾,额角暴起青筋,口中溢出白沫。杜仲的铜砭刚触及脾俞穴,砭石便炸成碎片。我急探其脉,关脉滑如走珠,尺脉却骤然沉涩。

"过食滋腻,反成痰湿困脾!"鹿角胶酒壶中的琼浆化作银针刺入丰隆穴,"快取我等的君药!"

附子剑锋燃起苍蓝火焰,却在触及男子皮肤的瞬间转为温煦暖流:"熟地!快用你的坤土之精!"

我咬破指尖,漆黑如墨的血珠坠入柳文渊脐中。这蕴养三百年的熟地精血甫入神阙,男子腹中便响起雷鸣。枸杞子趁机将十粒红果碾碎,混着佩兰叶的清香敷在他章门穴。

"五行相侮!"山茱萸突然指着患者突然发青的指甲,"肝木乘土,湿浊化风!"他银针疾刺太冲穴,针尾竟凝出冰晶。

危急时刻,窗外忽然飘进桂枝汤的甘香。白芍娘子踏着玉屏风散的气韵翩然而至,手中桑枝挑着个荷叶包:"快将此物纳入中脘!"

荷叶展开,竟是块凝着晨露的葛根。山药眼前一亮:"阳明经药!"葛根入腹的刹那,柳文渊呕出黑稠痰涎,诊室内顿时弥漫着腐草气息。

"好险。"菟丝子收回探查脉象的金丝,"湿浊蒙蔽清窍,险些酿成痉病。"她发间藤蔓突然开花,鹅黄花蕊中抖落的花粉竟带着藿香正气散的方韵。

经此变故,药灵们连夜调整方略。杜仲劈开百年樟木制成药浴桶,桶壁阴刻着《脾胃论》篇章。附子以剑为笔,在热水中写下"升阳益胃"四字,每个字都泛着当归补血汤的橙红光泽。

"既要培土,当佐以风药。"鹿角胶将羌活、独活精油滴入浴汤,转头对柳文渊正色道:"此浴需在日出时进行,借少阳生发之气。"

七日后晨光初露,柳文渊浸在药汤中,皮肤下的经络如星河闪烁。我注意到他足阳明胃经的承泣穴泛起金光,这道光芒顺着地仓、颊车穴蜿蜒而下,最终在足三里穴结成明珠般的辉光。

"脾窍于口,其华在唇。"当归捧着铜镜轻笑。镜中男子原本干裂的唇纹间,正渗出桃花般的血色。窗外忽然掠过惊蛰前的第一只白鹭,翅尖扫落的露珠坠入药汤,激起一圈圈五行相生的涟漪。

治疗终章选在春分当日。柳文渊的马车满载着新采的茵陈蒿停在回春堂时,我们十位药灵已在庭院布下五行阵。附子镇守离位,剑尖挑着先天精火;我踞守坎位,脚下坤土之气翻涌;鹿角胶立于兑位,周身弥漫金水相生的薄雾。

"请服此丸。"山药呈上朱漆木匣,匣中右归丸泛着琥珀光泽,"取辰时龙井水送服,借春分阴阳平衡之势。"

柳文渊吞下药丸的刹那,庭中银杏突然抽出新芽。我们十道药气化作流光汇入其丹田,杜仲的铜砭应声而鸣,砭音竟合着《黄帝内经》的韵律。男子周身毛孔渗出细密汗珠,汗中竟带着沉香的清苦——这是郁结三年的肝气终于化尽。

暮色四合时,柳文渊对着铜镜怔忡。镜中人两颧红润如霞,目如点漆,与三个月前的枯槁判若两人。当归腕间的血琥珀忽然碎裂,碎玉在空中拼出"水火既济"的卦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77章 右归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77章 右归丸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