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方减:
黄芩二钱
加:
石膏一两 杏仁三钱
桑叶四钱(霜后采)
三日后,患者汗出如浆,舌苔转润:"《辨舌指南》'燥苔转润,津液来复'。"右寸脉趋缓:"《诊家枢要》'肺脉平和,燥金得制'。"
【医案二:南北异治案】
《北客南迁案》
晋商王氏,迁居岭南三月,恶寒无汗,头重如裹。查:舌淡苔白腻,脉浮紧而濡。江面雾气凝于其须,如露附草。
石菖蒲剑指《医学源流论》:"徐大椿谓'南北异治,如量体裁衣'。"他取两地水土样本:"晋土干燥,粤地卑湿,当仿《和剂局方》香薷饮法。"
原方加:
香薷三钱 厚朴二钱
去:
薄荷
六一散改苍术三钱
佩兰叶包药煎煮:"《岭南采药录》载'佩兰裹药,可祛瘴疠'。"
辰时服药:"借胃经旺气化湿,《子午流注》有载。"
患者周身汗出粘腻:"《伤寒论》'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舌苔转薄白:"《舌鉴辨证》'湿去苔化'。"
【医案三:时令药性案】
《渔家女案》
疍民阿珠,每至酉时则发低热,掌心红斑如朱砂。查:舌黯苔黄浊,脉沉涩。药柜中当年所采金银花色泽暗淡。
连翘折取新开忍冬:"《本草新编》'金银花得岁气者效佳',此花今春逢闰月,当取双倍量!"她将花蕊置于日晷影中,"《炮炙论》云'采花以日中,曝干以月华'。"
原方加:
金银花六钱 丹皮三钱
木通改川木通(纹如车轮)
鲜荷叶包煎
滑石观患者生辰八字:"乙亥年生,水运不及,今岁金太过,水之子复仇。"取鲜芦根榨汁:"《温病条辨》'甘淡复脉'法。"
酉时热退,红斑转淡:"《形色外诊简摩》'掌赤渐褪,血热已清'。"舌下络脉由紫转红:"《辨舌指南》'瘀化络通'。"
江面浮尸增多,滑石燃艾测气:"《松峰说疫》载'艾烟青直者吉,曲旋者凶',今烟呈螺旋,大疫将至!"
1. 药囊:藿香、苍术、白芷各等分,合《千金方》太乙流金散
2. 井水消毒:贯众、雄黄(微量)悬于井中,"《肘后备急方》古法"
3. 膳食:薏苡冬瓜汤,"《饮膳正要》利湿健脾"
茵陈教渔童唱诵:"五月茵陈六月蒿,七月八月当柴烧。早采三日效如金,迟采三日效如草。"声随江风远播,两岸药农应和如潮。
木通以船桨画江河大势:"北脉如任督,南络似冲带,用药当顺地势。"
滑石碾碎五色土:"黄入脾,青入肝,黑入肾,因地制宜。"
黄芩指北斗七星:"吾似天枢,清上焦如斗柄指东。"
茵陈对望启明星:"吾如晨星,透黄退浊启少阳。"
《黄帝内经》悬于药帐正中,滑石银簪点向"法天则地"四字:"今岁治疫二百余例,皆循《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之道。"
连翘捧出《瘟疫论》手抄本:"吴有性谓'戾气从口鼻入',故防疫重在芳香避秽。"
子夜观星,紫微垣中忽现客星犯太乙。滑石青衫鼓荡:"《开元占经》载'客星犯天医,主大疫',速备万应锭!"茵陈望着江心升起的磷火,将雄黄粉撒入急流,火光骤绿。药柜最深处,明代所遗《痘疹心法》无风自开,泛黄纸页上"温毒"二字血渍斑斑。
江畔药市百幡招展,滑石立于青石高台,展开全年《湿热疫案总录》。三百六十五盏桐油灯沿江排列,每盏灯旁悬一药囊,内盛藿香、苍术、白芷,随波光起伏如星河倒坠。他振袖高诵《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声震长空,两岸药农应和如潮。
【全年医案总览】
春·风温夹湿案
《庚子年二月诊籍》货郎周某,头胀如裹,舌苔白腻。
滑石减至四钱,加防风三钱:"《温病条辨》'风湿初起,当先疏表'。"
效验:三剂后头清目明,舌苔转薄白。
夏·暑湿困脾案
盐商夜宴后吐泻交作,舌苔黄浊。
增佩兰四钱、荷叶五钱:"仿《时病论》芳香化浊法。"
效验:半日吐泻止,脉转柔和。
秋·燥湿相搏案
北客南迁咳喘,痰黏如胶。
原方加沙参五钱、梨皮一两:"遵《医门法律》'润燥不碍湿'。"
效验:旬日痰稀咳止,掌纹复常。
冬·寒湿凝滞案
渔翁关节肿痛,遇寒加剧。
去薄荷,加桂枝三钱、羌活二钱:"合《金匮》麻黄加术汤意。"
效验:腊月可出江捕鱼,舌淡红苔薄白。
木通以船桨画江成洛书阵:
- 中央黄土(滑石、苍术健运中州)
- 东方青木(茵陈、黄芩清泻肝胆)
- 南方赤火(连翘、薄荷透散热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