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甘露消毒丹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26 15:24:30|字数:22872字

- 西方白金(石膏、桑叶肃降肺气)

- 北方黑水(木通、茯苓通利膀胱)

石菖蒲剑指星图:"今岁客星犯太乙,当增雄黄避秽,然需遵《本草衍义》'雄黄微量,多则伤肝'。"药童捧出雄黄酒浸泡的艾绳,悬于江船桅杆。

青衫委地,滑石碾粉声如细雨:"吾本女娲补天遗石,质重性滑。《神农本草经》列吾为上品,凡湿热胶结之证——"他将粉末倾入江水,浊流立见澄澈,"正如王孟英言'如石投水,湿热自分'。"

茵陈携春露自药圃而至:"《本草图经》载吾'正月茵陈二月蒿',今采于惊蛰前三日。"她剖开茎叶,青黄汁液染透素绢,"此汁合大黄为茵陈蒿汤,乃退黄圣药。"

黄芩振袖现《伤寒论》酒制篇:"仲景用吾治少阳湿热,需酒炒上行。"她取二十年陈酿浸泡根片,"酒制后苦寒之性稍缓,专清上焦。"

【防疫体系】

三防并举

1. 药囊防疫:苍术、艾叶、雄黄等分,合《千金方》太乙流金散

2. 井水消毒:每井悬贯众三两,《肘后方》谓"解水毒"

3. 膳食养生:荷叶粥、冬瓜汤,《饮膳正要》化湿健脾

童子列队唱诵:"五月茵陈退黄忙,六月滑石通三江。七月连翘透邪热,八月菖蒲辟秽瘴。"声随江风远播,采药山歌此起彼伏。

连翘捧出新制"甘露防疫丹":"改汤为丸,方便舟商携带。"

滑石颔首:"然吴又可《瘟疫论》云'丸者缓也',急症仍当用汤。"他展开羊皮卷,上绘十二经脉流注图:"配合子午流注服药,效增三成。"

茵陈开启樟木医箱,内藏历代手稿:

- 明代《湿热论》残卷,页间朱批斑驳

- 清代王孟英《温热经纬》初版,墨香犹存

- 民初《南岭疫案实录》,蝇头小楷记录大疫

江心龙舟突现,百舸挂"甘露消毒"锦旗。滑石执《黄帝内经》登舟,高声诵念:"夫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两岸药农齐和:"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声震九霄,惊起白鹭成行。

药柜最深处,明代青花药罐忽泛幽光,内藏"万历防疫丹"完好如新。滑石碾碎古丹化入江水,浊浪立分两道,清者上浮为云,浊者下沉成泥——恰似湿热分消之象。

暮色中,新学徒捧药囊请教。滑石遥指江心明月:"此囊装天地清气,汝辈当知——"话音未落,对岸忽现万家灯火,每户檐下皆悬药囊,如星河落地。茵陈轻抚初愈患童额发,掌心茵陈清香与童谣声共绕江月。一叶扁舟载《金匮要略》顺流而下,书页在月光中无风自动,停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篇,浪花濡湿的字迹愈发清晰。

江畔药市千帆竞发,滑石立于百年古榕下,展开金丝楠木医箱。箱内三百六十五格,每格镌刻一味药材名,暗合周天之数。他执狼毫蘸取茵陈汁,在素绢上书"清浊自分"四字,墨迹未干,江心忽传来急促鼓声——疍民飞舟来报:"上游浮尸塞江,腐气弥天!"

《辛丑年九月疫录》

旬日间,南岭三镇高热者逾千。症见:身目黄染如金,吐衄发斑,舌绛苔焦。老药农指天泣告:"此乃《瘟疫论》'瓜瓤瘟',自万历年后未尝见!"

滑石观紫微斗数盘:"今岁辛丑,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然客星犯太乙,戾气横行——"他碾碎雄黄测气,"《开元占经》云'赤气贯月,大疫始生',当急备万应锭!"

原方加:

犀角一钱(现用水牛角倍量代) 生地黄八钱

去:

白豆蔻、石菖蒲

煎法改鲜藕汁代水

连翘捧出万历古方:"《痘疹心法》载'温毒发斑,当凉血化斑',需增赤芍三钱、丹皮四钱!"

子时,黄芩率众燃艾熏船:"《肘后备急方》避秽法,艾烟需达'三尺不散'。"

寅时,木通以船桨疏导江流:"《禹贡》载'导川浚渎',水道通则疫气散。"

辰时,茵陈教妇孺采鲜蒲公英:"《救荒本草》谓其'解热毒,治黄疸'。"

药市惊现"染色茵陈",以普通蒿草浸姜黄假冒。滑石劈开茎秆:"真品断面有星点,《本草图经》图示在此!"罚伪药商跪诵《本草衍义》三日,以儆效尤。

薄荷携鲜品登船:"《温病条辨》'银翘散治上焦如羽',今取鲜叶贴敷太阳穴。"她翠袖翻飞,为千余患者施药,江风过处,头痛立减。

滑石布"六一散阵":六车滑石粉围成太极,中央置甘草堆。"《类证治裁》云'中焦如衡',吾等需平调寒热。"

木通率船队疏浚支流:"《水经注》载'水利则民安',今仿李冰凿离堆之法。"凿通淤塞河道三日,患者小便始通,黄染渐退。

茵陈率药农入深山:"《本草蒙筌》谓'三月茵陈须带露采',今以竹刀割取,忌铁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131章 甘露消毒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131章 甘露消毒丹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