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批:以皮治皮
匾下药柜新添甲辰年首格,陈放九蒸茯苓皮,其纹如云水相逐。
桑白皮折枝插于药圃,来年春发新芽,叶脉竟呈《难经》三焦图纹。陈皮埋橘核于冬至,三年后结出金纹蜜橘,正如《本草乘雅》"地气蒸腾,药性自殊"。
更漏声尽时,坊主启紫檀医匣,取仲景未刊手稿:"观其皮水篇眉批'利水毋忘气化',与我辈用五皮散暗合。"泛黄纸页间,似有光影流转,汇入当今医案。
雪霁时,药圃积水凝冰,纹路恰似三焦网络。茯苓皮拾冰示众:"此冰裂纹如《灵枢》经脉络属,化则为水,润泽万物。"陈皮将误治药渣埋入冰下,来年春水初融时,竟生茵陈新苗。桑白皮的五音琴在风中自鸣,檐角铜铃相和,恍如《素问》"阴阳应象"之韵永续不绝。
————————
五皮散《华氏中藏经》
【组成】生姜皮 桑白皮 陈橘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水停气滞之皮水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及妊娠水肿,苔白腻,脉沉缓。
【证治机理】证因脾虚不运,水湿停滞,外溢肌肤而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一身悉肿;水湿内阻,壅滞气机,则心腹胀满;三焦不畅,水道不通,故小便不利;水饮干肺,肺气不利,则上气喘急;肢体沉重,苔白腻,脉沉缓,皆为水湿停聚之象。治宜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理气除满。
【方解】茯苓皮甘淡性平,专行皮肤水湿,以奏健脾渗湿、利水消肿之功,为君药。大腹皮行气消胀,利水消肿;橘皮理气和胃,醒脾化湿,同为臣药。生姜皮散皮间水气以消肿;桑白皮肃降肺气以通调水道,令“肺气清肃,则水自下趋”(《成方便读》),俱为佐药。本方为治疗皮水之常用方,因其药性平和,亦可用于妊娠水肿。
《麻科活人全书》所载之五皮饮,以五加皮易桑白皮,主治相近,惟稍兼通经络、祛风湿之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之五皮散较本方多五加皮、地骨皮,少桑白皮、橘皮,其行气之力不及本方,却兼清虚热之功。
【配伍特点】纳行气于利水之中,佐肃肺于健运之内,“以皮行皮”。
【方歌】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或用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司。
喜欢方剂杂论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方剂杂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