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完带汤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5-06 03:20:15|字数:17006字

木郁乘土案(夏):柴胡醋制三钱破郁,合叶天士"泄厥阴安太阴"

冲任失调案(秋):香附酒炒四钱调经,应朱丹溪"调气以和血"

带脉失约案(冬):艾灸带脉穴七日,承《针灸大成》"灸法温通"

白芍执黛笔绘就林氏舌象长卷:

- 初诊舌胖苔腻如雪(湿盛)

- 急症舌暗络紫如瘀(湿瘀)

- 传变舌边尖赤似火(肝郁)

- 善后舌淡红苔薄白(气阴复)

脉象自濡弱转柔和,左关弦硬化春水,右关虚大归从容。

【方剂演化树】

主根

完带汤原方:白术一两、山药六钱、人参三钱、柴胡二钱、白芍四钱、陈皮二钱、车前子四钱

五枝

1. 固摄枝(带下如崩):加黑荆穗炭、煅龙骨

2. 化瘀枝(带中夹血):添泽兰、茜草炭

3. 疏木枝(经前乳胀):增香附、玫瑰花

4. 安神枝(夜寐惊惕):入合欢皮、夜交藤

5. 固本枝(久病体虚):佐紫河车、菟丝子

新叶

"三因制宜"嫩芽:

- 北地添防风御燥

- 南域加藿香化浊

- 老弱入党参易人参

《傅青主女科》在香案上无风自动,停于"带下色白责之脾"篇。白术银簪轻点批注:"先生立方之妙,在看似平淡中见奇效。"

柴胡展开《灵枢·经脉》带脉篇:"十二经如江河,带脉如湖泽,完带汤法实为'浚湖疏渠'之道。"

白芍捧出《临证指南医案》:"叶桂治带下案尝云'奇经八脉,隶于肝肾',故末诊当合二至丸意。

"带脉归经堂"匾额在晨曦中揭幕,楹联摘自《周易·坤卦》:

上联:厚德载物坤土固

下联:柔顺利贞带脉和

横批:脾统四旁

坊主启封紫檀医匣,内藏傅山手书带下病札记。首页斑驳处朱批犹存:"治带如治水,疏浚在脾,堤防在带,源流在肝,学者当于平淡处见真章。"

晨光中,林氏腰系苍术香囊演练五禽戏,带脉穴处艾灸红晕与朝霞辉映。柴胡银针在《灵枢·经脉》投下带脉环流之影,白芍采摘的九蒸山药新芽破雪而出。白术凝视药圃薄雾,恍见傅山执笔题写"妇科证治,首重带脉"的金色篆文在曙光中流转。檐角铁马轻吟,奏响生生不息的杏林传承之音。

————————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术土炒,一两 山药炒,一两 人参二钱 白芍酒炒,五钱 车前子酒炒,三钱 苍术制,三钱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黑芥穗五分 柴胡六分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证。带下色白,清稀无臭,肢体倦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证治机理】证由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傅青主女科》云:“带下俱是湿浊……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脾虚则水湿内停,肝郁则疏泄无权,带脉不固,湿浊下注,故见带下色白量多、清稀无臭;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不荣,肌肉失养,则肢体倦息;脾虚湿停,清阳不升,则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濡弱,亦为脾虚湿盛之象。是证傅氏主张当“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疏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傅青主女科》卷上)治宜补脾益气,疏肝解郁,化湿止带。

【方解】重用白术、山药益气补脾,白术尤善健脾燥湿,山药并能补肾以固带脉,使带脉有约,带下得止,共为君药。人参补中益气,资君药补脾之力;苍术燥湿运脾,助白术祛湿之功;白芍柔肝抑木,使木达而脾土自强,同为臣药。佐以陈皮理气和中,使君药补而不滞,又可令气行而湿化;车前子利湿清热,配苍术、白术使湿浊之邪由小便而去;柴胡、芥穗辛温升散,得白术可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可疏达肝气之郁,俱为佐药。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为佐使药。本方为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证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扶土抑木,补中寓散,升清除湿,肝脾同治,重在治脾。

【方歌】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喜欢方剂杂论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方剂杂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140章 完带汤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140章 完带汤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