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完带汤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5-06 03:20:15|字数:17006字

添防风二钱:"《医宗金鉴》'风能胜湿',炒炭以升清阳。

去黑荆穗炭:"《傅青主女科》戒'血止即停涩',防闭门留寇。"

减车前子为二钱:"《本草备要》'利湿中病即止',保阴津。"

荷叶蒂三枚煎汤代水:"《本草再新》谓'蒂能升举清阳',合傅先生'提系带脉'法。

寅时(3-5时)服头煎:"《子午流注》'寅时气血注肺',借金气制木。"

山药莲子羹佐药:"《随息居饮食谱》'健脾安神,最宜虚人'。"

七日后乳核渐软:"《医林改错》'气行则结散'。"太冲穴压痛减半:"《针灸逢源》'原穴平则脏气安'。"

白芍缝制茉莉药枕:"《理瀹骈文》'芳香宁神',合欢花佐之。"患者惊惕大减:"《目经大成》'肝和则目瞑'。

左关弦硬转柔:"《脉经》'肝平脉来,软弱招招'。"舌边赤退:"《辨舌指南》'赤退火降'。"

林氏对镜理妆时,震宫青纹已淡如烟缕。柴胡银针在晨光中淬炼,针影投射于《灵枢·经脉》带脉篇。白术凝视药圃中摇曳的防风草,穗花轻扬似带脉环腰。檐角铁马叮咚,暗合《周易》巽卦"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之象。

晨露沾湿山药藤蔓,白术执《饮膳正要》立于圃间,指点侍女采摘带露茯苓:"傅先生《女科》云'治带当调奇经',此物煮粥需取辰时露水,合《老老恒言》'轻清上浮'之理。"她轻抚林氏手腕带脉穴,"带脉环腰如束,湿热久羁则弛纵,当内外合治。"

茯苓山药粥

新米与九蒸怀山同煮:"《随息居饮食谱》'粥能益胃,山药补脾',加茯苓粉三钱利湿。"林氏啜饮半盏,掌心渐润:"《形色外诊简摩》'掌中津回者脾气复'。"

陈皮苍术香囊

十年陈皮配伍麸炒苍术:"《本草纲目》载'芳香化浊',悬于带脉穴处。"侍女为林氏系于腰间,三日後绣阁霉味尽散:"《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茉莉合欢药枕

白芍采晨露茉莉配伍合欢皮:"《本草再新》谓'解郁安神',佐远志三钱交通心肾。"林氏夜寐转安,目眦血丝消退:"《目经大成》'肝和则目明'。"

柴胡持艾条悬灸林氏腰际:"《针灸大成》'灸带脉可束带利湿'。"艾香萦绕间,患者自觉腰腹如裹暖帛:"《医宗金鉴》'灸疮发者阳气通'。"七日后,带脉穴处隐现环形红晕,恰似经气环流。

白芍素手点按足内踝:"一按(健脾)、二揉(疏肝)、三推(益肾),合《推拿广意》三阴交手法。"辅以山药精油推运脾经:"《理瀹骈文》'推运之法助药力行'。"

白术示范鹿戏姿势:"《养性延命录》载'鹿运尾闾通带脉'。"林氏习练旬日,腰腹坠胀大减:"《诸病源候论》'导引可通壅滞'。"

白芍抚五弦琴奏角调:"《黄帝内经》'角音入肝'。"林氏郁结之气随《幽兰》曲散,左关脉渐柔:"《类经附翼》'五音疗疾,其效甚奇'。"

柴胡教植薄荷、佛手:"《遵生八笺》'莳花可疏肝解郁'。"林氏指尖染香,经前乳胀渐消:"《妇人良方》'肝气条达则乳核散'。"

秋分固本,白术制膏方:"取霜降茯苓、秋分山药,合《本草纲目》'秋收者补力厚'。"佐以蜂蜜收膏:"《医方集解》'膏者缓也,适久虚之人'。"

寒露防燥,白芍蒸制玉竹露:"《温病条辨》'燥气初起,当润上焦'。"晨起含漱咽津:"《寿世青编》'玉泉之法润奇经'。"

震宫青纹转淡如烟:"《望诊遵经》'木不克土则纹淡'。"带脉穴红晕成环:"《针灸逢源》'经气环流如常'。

左关弦硬转柔:"《脉经》'肝平脉来,如揭长竿末梢'。"舌苔薄白均匀:"《辨舌指南》'胃气来复'。

质稠色白,三日一易绢:"《傅青主女科》'带如唾者,脾精得摄'。"

霜降日,林氏腰系苍术香囊演练鹿戏,带脉穴红晕与朝霞相映。柴胡银针淬炼于晨光,针影投射《灵枢·经脉》带脉篇。白芍采撷的最后一捧合欢花,正与《神农本草经》"安五脏,和心志"的记载相合。药圃中九蒸山药新芽破土,暗合《周易》坤卦"厚德载物"之象。

三百卷医案悬于明堂图前,烛光将带脉循行线映成金环。白术展开《傅青主女科》"带下门",朱批"带脉属脾,湿热下注则弛纵"八字熠熠生辉:"今岁施治一百七十六例,完带汤化裁三十九法,皆循'健脾束带,肝脾同调'之道。"她指尖轻点林氏全案图谱,四时舌脉变迁如长卷舒展。

【全年医案总览】

五行制化图

柴胡以银针勾连五色丝线,在河图洛书上织就病机网络:

土虚水泛案(春):白术一两五钱峻补,仿李东垣"土旺制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140章 完带汤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140章 完带汤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