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枝:叶天士养阴法(佐鳖甲胶、生地清营凉血)
桑寄生藤纹缠络铜秤:"独活极量三钱,过则耗气;细辛上限五分,越则伤阴;黄芪蜜炙八钱为补气极则,仿东垣补中益气法。"
《备急千金要方》在松木案上无风自动,孙思邈朱批"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熠熠生辉。
杜仲盐炒声如裂帛,掌中《雷公炮炙论》翻至"桑寄生"篇:"取桑树北向枝条者,得金水相生之气,补肝力胜。"
秦艽银针点向《针灸甲乙经》"环跳主腰胁相引痛急",针气竟引动医案图谱上对应病例泛出青光。
白术捧出《金匮要略》"四季脾旺不受邪"篇:"谷雨时节制'健脾八珍糕',合茯苓、芡实、莲子,赠痹证易感者。"
桑寄生采谷中松针制枕:"《老老恒言》载松针枕通督脉,可防寒湿入络。"
独活展阅周氏全案:"初诊急祛风寒,防邪传脏腑;中期兼清郁热,截化火之势;后期重补气血,杜痿废之变。"
白芍银针演示经络疏导法:"《诸病源候论》'导引可通痹结',授患者'五禽戏虎式'强筋壮骨。"
药王谷正堂新悬玄铁匾额,铭文摘自历代医家:
1. 孙思邈:"疗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
2. 张元素:"治痹须分经,归经效始宏"
3. 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4. 叶天士:"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匾下青铜药鼎腾起袅袅青烟,凝成太极图形,暗合"阴阳相济"之旨。
茯苓将三百医案誊于特制松烟笺,浸染黄柏汁防蠹,收入紫檀医匣。匣面浮雕《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八字,内衬绸缎上绣九州草木图谱。
杜仲捧出七代相传药具:
- 唐代鎏金铜药秤(刻《千金方》剂量)
- 宋代天青釉药研(绘十二经络图)
- 明代犀角雕药匙(镂"君臣佐使"篆文)
桑寄生折取寄生藤新枝,浸入独活药酒:"此藤浸酒三载,可作医杖赠愈者。"藤纹竟在酒中现出《神农本草经》"桑寄生安胎,强筋骨"的蝌蚪古文。
夕阳西下,周氏独立药王谷口,膝健如少年时。独活玄衣沐风,桑寄生藤纹玉佩映出《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的流光篆文。杜仲折取的新枝插入沃土,瞬间抽芽生叶,叶脉间隐现《千金方》"大医精诚"的古老箴言。药香随风远播,似在诉说一个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永恒寓言。
(后面大概还有二十多个方子,因为系统一直审核不通过,如二陈汤改了三版还是不行,所以就到这点截止完结。感谢大家都支持,愿诸君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独活三两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
【用法】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治机理】证由风寒湿痹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而成。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失畅,故见腰膝疼痛、畏寒喜温;邪客筋骨,日久损及肝肾,耗伤气血,筋骨失养,故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酸软;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等均为气血不足之象。对此正虚邪实之证,治当祛风散寒胜湿、补益肝肾气血。
【方解】重用独活,辛苦微温,性善下行,长于祛深伏腰膝腿足之风寒湿邪以除痹痛,用以为君药。细辛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之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里祛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湿。四药助君药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之效,同为臣药。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肝肾,祛风湿而强筋骨,其中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地黄、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使气血充而筋骨经脉得以濡养,俱为佐药。甘草与芍药相合,能缓急以舒筋,又兼调诸药,为佐使药。本方为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辛温行散与甘温滋柔合法,纳益肝肾补气于祛邪蠲痹之中,邪正兼顾。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喜欢方剂杂论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方剂杂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