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赞曰:
未曾金殿去传胪,先识鱼龙变化多。
不用屏中图孔雀,却教仙子近嫦娥。
话说周侗询问岳飞不愿应试的缘由,岳飞如实禀报:“三位兄弟家境富裕,能置办精良的弓马衣饰。可您看孩儿衣衫破旧,实在拿不出钱买马,所以想着等下次科考再说。” 周侗听后点头理解,说道:“你说得在理。罢了,跟我来。”
两人来到周侗的卧房,周侗打开箱子,取出一件半新不旧的素白袍、一块大红片锦、一条大红鸾带,整齐摆放在桌上,对岳飞说:“孩子,把这件衣服拿给你母亲,照着你的身形改作战袍,剩下的布料改顶包巾;这块大红片锦,做成坎肩和扎袖。大红鸾带就用来束腰。再把王员外送我的马借给你骑。十五日一早就要进城,今晚得连夜准备好。” 岳飞连连应下,带着衣物回家,将事情原原本本告知母亲,姚氏便连夜动手裁剪缝制。
第二天,周侗独自在书房研读文章,听到脚步声,抬头见汤怀走了进来。汤怀恭敬行礼:“先生好!家父让我来请您看看,我这身装扮合适吗?” 只见汤怀头戴素白包巾,顶上绣着一朵鲜艳的大红牡丹花;身穿素白绣花战袍,颈间披着大红绣绒坎肩,两边是大红扎袖,腰间束着银软带,脚蹬乌油粉底靴。周侗点头道:“这样就挺好。” 汤怀又说:“家父请先生明天到我家用饭,然后一同进城。” 周侗婉拒:“不用了,咱们在教场碰面就行。”
汤怀刚离开,张显又走了进来。他头戴绿缎子包巾,同样绣着牡丹花;身穿绿缎绣花战袍,搭配红坎肩、红扎袖,软金带束腰,脚穿银底绿缎靴。张显行礼问道:“先生,您看我这模样像不像习武之人?” 周侗赞许道:“不错。回去告诉你父亲,明天不用等我,咱们教场见。” 张显应下准备离开时,王贵风风火火闯了进来,大声问:“先生,您瞧瞧我穿得咋样?” 但见王贵身穿大红战袍,头戴大红包巾,绣着一朵白粉团花;披着大红坎肩,扎着大红袖子,赤金软带束腰,脚下蹬着金黄缎靴,配上他的红脸,整个人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周侗笑道:“妙极了!你明天和父亲先进城,不用等我。我在你岳大哥家吃完饭,就和他一起到教场会合。”
刚打发走王贵,岳飞也来了,问道:“爹爹,我这样行吗?” 周侗说:“眼下先将就些。你几个兄弟都约好了明天在教场碰面。我明天去你家吃饭,然后一起走。” 岳飞有些忐忑:“只是家里没什么好菜招待您。” 周侗摆摆手:“随意就好。” 岳飞答应着,回家告知母亲准备。
次日清晨,周侗来到岳飞家,两人吃过饭后便出发。周侗骑着马走在前,岳飞跟在后面,一路来到内黄县教场。教场里早已人山人海,集市上各类商铺、茶篷酒肆热闹非凡。周侗选了个干净的茶篷,把马拴在门前树上,和岳飞进去找了个座位喝茶。
三位员外因为在城里有亲友,各自让人抬着食物送到教场,在一个大酒篷里坐下后,便派庄丁四处寻找周侗和岳飞。庄丁看到周侗的马,往茶篷里张望,发现两人后,急忙回酒篷向员外禀报。三位员外立刻让儿子们带着庄丁来到茶篷,见到周侗后说:“家父们都在对面篷里,请先生和岳大哥过去吃酒饭。” 周侗推辞道:“替我多谢令尊,这里不是吃饭的地方。你们先去准备,等会点到你们名字,就上去应考。要是县主问起你岳大哥,就说他随后就到。” 王贵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让哥哥和我们一起上去?” 周侗解释道:“你们不懂,不是我不让他去,是因为你哥哥的弓力强劲,一起考会显不出你们的本事,所以让他单独考。” 三人这才明白,告辞后回到酒篷,把这话告诉了员外们,众人听了都赞叹不已。
不久,各乡镇的武童纷纷赶来,教场里满是衣着华丽、骑着高头大马的富家子弟,大家都盼着能考中,日后进京博取功名,现场一片繁华热闹。
过了一会儿,县主李春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教场。他下马后在演武厅坐下,左右奉上茶水。看着眼前热闹的应考场面,李春心中暗喜:“今天要是能选几个好门生,等他们进京考中,我也跟着有光彩。” 片刻后,书吏呈上考生名册,李春开始点名,让考生们依次比箭、展示弓马技艺。演武厅前,箭矢破空声接连不断。
周侗和岳飞在茶篷里侧耳听着,周侗突然微微一笑。岳飞好奇问:“爹爹为何发笑?” 周侗解释:“孩子,你仔细听,那些比箭的人,只听到弓响箭飞,却听不到鼓声配合,这不是很可笑吗?”
李春看了不少考生的表现,满意的却没几个。当点到麒麟村时,他大声喊:“岳飞!” 连叫几声都没人应答。又喊:“汤怀!” 汤怀立刻回应:“在!” 接着张显、王贵也应声上前。三位员外坐在篷下,目不转睛地看着,满心希望儿子们能考中,好进京应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