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宝玉的情感与心境变化
1.宝玉对身边人事变化的感慨
在《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中,宝玉经历了晴雯之死、迎春出嫁、薛蟠娶亲等一系列身边人事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引发了他深深的感慨,也对他的情感和心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晴雯之死让宝玉悲痛欲绝。晴雯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丫鬟之一,她的纯真、直率和反抗精神与宝玉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晴雯的无辜被逐和悲惨离世,让宝玉感到无比愤怒和无奈。他通过创作《芙蓉女儿诔》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在祭文中,他对晴雯的赞美和怜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对周围的邪恶势力表示了强烈的愤慨。晴雯之死让宝玉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对人性的压抑,他开始对这个看似繁华却充满虚伪和罪恶的世界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迎春出嫁让宝玉感慨万千。迎春是他的姐姐,性格懦弱善良,却被贾赦许配给了凶狠残暴的孙绍祖。宝玉深知迎春此去必定命运悲惨,他为迎春的不幸遭遇感到痛心疾首。他因世界上又少了五个清净女儿(陪嫁丫头四个)而感慨吟成《紫菱洲歌》,诗中充满了对迎春的不舍和对她未来命运的担忧。迎春的出嫁让宝玉意识到,即使是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中,女性的命运也无法由自己掌控,她们往往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
薛蟠娶亲同样让宝玉心情复杂。薛蟠是他的表兄,而夏金桂是个悍妒、泼辣之人。宝玉深知薛蟠娶了夏金桂后,生活必定不会安宁。他为薛蟠的未来感到担忧,同时也对这种封建包办婚姻制度感到不满。在他看来,婚姻应该是基于爱情和相互理解的,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利益交换。
这些身边人事的变化,让宝玉的心境变得更加忧郁和伤感。他开始意识到,人生充满了无常和无奈,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消逝。他对周围的人和事更加珍惜,同时也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腐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内心在痛苦和挣扎中逐渐成长,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紫菱洲歌》的情感表达
《紫菱洲歌》是宝玉在迎春出嫁后,因感慨世界上又少了几个清净女儿而创作的,其内容和情感表达与宝玉当时的心境紧密相连。
从内容上看,“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描绘了一幅秋意萧瑟、凄凉孤寂的画面。秋风冷、芰荷散、蓼花菱叶愁,这些景象暗示着迎春的离去,曾经热闹的紫菱洲如今变得冷清寂寞。
在情感表达方面,这首诗充满了宝玉对迎春的不舍和担忧。他用“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直接抒发了自己对迎春的深厚情感,强调了迎春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他深知迎春性格懦弱,嫁入孙家后必定会遭受孙绍祖的折磨,因此诗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痛心。
《紫菱洲歌》与宝玉的心境高度契合。此时的宝玉,经历了晴雯之死、迎春出嫁等一系列身边人事的变化,内心充满了伤感和无奈。他看到紫菱洲的衰败景象,联想到迎春的悲惨命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事物的易逝。这首诗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美好情感的向往。
在展现宝玉性格和情感方面,《紫菱洲歌》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体现了宝玉多情善感的一面,他对身边人的离去如此悲痛,说明他内心善良、重情重义。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迎春的悲剧让他意识到这种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美好情感的扼杀。《紫菱洲歌》是宝玉情感的宣泄口,也是他性格和思想的生动体现。
3.宝玉生病的原因与象征意义
宝玉生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抄检大观园以来,他经历了一系列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这些精神上的打击成为他生病的重要诱因。
晴雯之死对宝玉的冲击极大。晴雯是他身边最亲近且最能理解他的丫鬟,她的纯真、直率和反抗精神与宝玉的思想高度契合。然而,晴雯却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被污蔑、被驱逐,最终悲惨离世。宝玉对此感到无比愤怒和无奈,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封建礼教的痛恨和对晴雯的深切怀念。这种强烈的情感折磨着他的心灵,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迎春出嫁同样让宝玉心情沉重。迎春性格懦弱善良,却被贾赦许配给了凶狠残暴的孙绍祖。宝玉深知迎春此去必定命运悲惨,他为迎春的不幸遭遇感到痛心疾首。迎春的出嫁让他意识到,即使是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中,女性的命运也无法由自己掌控,她们往往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这种对身边人命运的无力感,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
除了精神上的打击,风寒外感也是导致宝玉生病的一个因素。在经历了种种羞辱、惊恐和悲凄之后,宝玉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此时他的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受到外界风寒的侵袭。身体的不适与精神的痛苦相互交织,最终使他酿成一疾,卧床不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