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也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了诸多伏笔。迎春嫁入孙家后,她的悲惨命运在后续回目中必然会有更深入的展现,孙绍祖的恶行将进一步加剧迎春的痛苦,直至她香消玉殒。夏金桂进入薛家后,薛家的矛盾和纷争必将升级,她与薛蟠、香菱等人的冲突会不断激化,为后续故事增添更多的戏剧性和张力。
在主题呼应方面,本回与前后回目共同深化了《红楼梦》的核心主题。封建家族的衰败是全书的重要主题之一,本回中贾赦为了家族利益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薛家因夏金桂的到来变得混乱不堪,都体现了封建家族内部的腐朽和矛盾,与前后回目中贾府经济困境、管理混乱等情节相互呼应,进一步揭示了封建家族衰败的必然性。
女性命运悲剧也是贯穿全书的主题。本回中迎春和香菱的悲惨遭遇,与前面晴雯的离世、后面黛玉的泪尽而逝等情节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无奈和悲哀。
人性弱点这一主题在本回与前后回目中也有所体现。贾赦、夏金桂、孙绍祖等人的恶行,与其他回目中一些人物的自私、贪婪、虚伪等行为相互印证,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腐蚀。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通过与前后回目的情节关联和主题呼应,使全书情节更加连贯,主题更加深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文学世界。
2.对人物命运的预示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中,多处细节对人物命运进行了预示和暗示,这些预示如同隐藏在迷雾中的线索,为后续情节发展和人物结局埋下了伏笔。
黛玉的忡然变色是一个重要的预示。当宝玉将修改后的祭文“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念给黛玉听时,黛玉忡然变色。这一细微的反应暗示了她内心的波澜,也预示着她与宝玉的爱情终将以悲剧收场。“我本无缘”仿佛是命运的谶语,暗示着他们虽彼此倾心,却因封建礼教的重重阻碍无法在一起。“黄土垄中”则暗示了黛玉最终香消玉殒的悲惨结局,如同晴雯一般薄命。这一预示在后续情节中逐渐得到印证,黛玉的爱情在封建家族的利益纷争中逐渐破碎,最终含恨离世。
香菱的命运转折也是明显的预示。薛蟠娶夏金桂之前,香菱的生活虽不完美,但还算平静。然而,夏金桂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夏金桂嫉妒香菱的美貌和温顺,对她百般折磨。香菱从一个被薛蟠宠爱的侍妾,逐渐沦为任人欺凌的丫鬟,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这一命运转折预示着香菱的结局将十分悲惨。在后续情节中,香菱可能会在夏金桂的折磨下身心俱疲,最终香消玉殒,她的命运成为封建社会中女性悲惨遭遇的典型代表。
迎春的婚姻同样预示着她的悲剧结局。贾赦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被形容为“中山狼”,凶狠残暴、忘恩负义。迎春性格懦弱,在孙绍祖的折磨下,她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这一婚姻预示着迎春将过早地香消玉殒。在后续情节中,迎春可能会在孙绍祖的打骂和精神折磨下,身体日益衰弱,最终悲惨离世。
这些对人物命运的预示,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它们如同命运的齿轮,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结局更加令人唏嘘不已。
3.对全书主题的贡献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在丰富和深化原着主题方面贡献卓着,通过对封建礼教、家族兴衰、人性善恶等主题的进一步探讨和揭示,使读者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封建礼教主题上,本回进一步展现了其对人性的压抑和对美好情感的摧残。宝玉为晴雯写祭文,黛玉评改祭文,这一情节体现了他们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挑战。然而,“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的修改,暗示了他们的反抗终究无法逃脱封建礼教的束缚,预示着宝玉与黛玉爱情的悲剧结局。迎春的婚姻更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贾赦为了家族利益将她许配给孙绍祖,她无法反抗,只能默默承受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和对女性的压迫。
家族兴衰主题在本回中也得到了深化。贾府表面繁华,实则内部矛盾重重。贾赦为偿还债务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反映出贾府在经济困境下的无奈和腐朽。薛家因夏金桂的到来变得鸡犬不宁,家庭矛盾升级,预示着薛家的衰败。这些情节与全书其他部分相互呼应,共同展现了封建家族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必然趋势。
人性善恶主题在本回中也有体现。贾赦荒淫无道、自私自利,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女儿幸福;夏金桂悍妒、泼辣,为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和嫉妒心不择手段折磨他人;孙绍祖忘恩负义、凶狠无情,对迎春肆意践踏。这些人物的恶行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自私、残忍等弱点。而宝玉对晴雯的深情、对迎春的担忧,黛玉的善良和文学素养,则展现了人性中的美好。通过对人性善恶的对比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腐蚀。
本回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对封建礼教、家族兴衰、人性善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揭示,丰富和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让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以及人性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挣扎和变迁。
喜欢【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