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功利和算计的贾府中,宝玉显得格格不入。他不关心家族的兴衰荣辱,只在乎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他对黛玉的感情,是纯粹而又真挚的,不受任何世俗观念的影响。然而,这样的感情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和脆弱。他无法改变家族的命运,也无法挽回与黛玉的爱情,只能在痛苦和无奈中徘徊,成为一个被时代和命运捉弄的痴公子。他的痴,既是对黛玉深深的眷恋,也是对那个黑暗、虚伪的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3.贾雨村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人物,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在第一百四回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贾雨村的性格中充满了虚伪和世故。他本是一个落魄书生,凭借着甄士隐的资助得以进京赶考,取得功名。然而,他在发达之后,却忘记了甄士隐的恩情。在本回中,他遇到了甄士隐,甄士隐已超凡脱俗,而贾雨村却未能认出他。当甄士隐点化他时,他也未能领悟其中深意。这充分显示出他被世俗的功名利禄蒙蔽了双眼,变得虚伪而麻木。他在官场中善于逢迎,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择手段。他曾为了讨好权贵,胡乱判了薛蟠的人命官司,草菅人命,毫无正义和良知可言。
他的行为动机主要是对权力和财富的追逐。在他的眼中,一切都可以成为他向上攀爬的工具。他利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在官场中周旋,不断地寻找机会提升自己的地位。他深知官场的黑暗和复杂,因此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他对甄士隐的冷淡和对贾赦等权贵的巴结,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认为只有拥有了权力和财富,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才能享受荣华富贵。
在本回中,贾雨村的情节作用也不容忽视。他先是告别甄士隐,之后庙里起火,甄士隐不知去向,他派人寻找却无果。这一情节不仅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甄士隐的命运已经超脱尘世。他抓了醉酒挡道的倪二,这一行为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情节发展。倪二的妻女向贾芸求情,贾芸去贾府托人未果,倪二出狱后怨恨贾家,扬言要揭露贾家。贾雨村的这一行为间接推动了贾府危机的到来。
此外,贾雨村进内廷见到贾政,向贾政讲述皇上发怒之事。这一情节为贾府的命运埋下了伏笔,暗示了贾府已经陷入了政治危机之中。他的出现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将各个情节串联起来,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和连贯。同时,他的行为和性格也与其他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红楼梦》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官僚形象,他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也为小说的主题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贾芸
在《红楼梦》中,贾芸的形象经历了显着的变化。起初,他是一个渴望在贾府谋得差事、努力向上的青年。在第二十四回里,贾芸想进贾府包工程,却苦于没有钱给王熙凤送礼。此时,醉金刚倪二出手相助,借给他银子。贾芸拿到银子后,精心挑选礼物送给王熙凤,展现出他的机灵和善于把握机会。他懂得利用人际关系来为自己创造发展的条件,在这个阶段,他给人的印象是积极进取、懂得感恩且有一定谋略的。
然而,到了第一百四回,贾芸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倪二醉酒冲撞贾雨村被抓后,倪二的妻女向贾芸求情,希望他能向贾府说情救倪二出来。但贾芸在贾府根本说不上话,未能帮上忙。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因为在贾府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而无能为力,但实际上,他在帮忙的过程中明显不是很用心。这反映出他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变得更加世故和自私。
贾芸形象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贾府的环境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权力和利益的争斗无处不在。贾芸为了在其中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学会迎合权贵,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他看到了贾府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虚伪,也体会到了世态炎凉,这使得他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他自身的性格弱点也是导致他形象变化的重要因素。他原本就有一些功利心,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逐渐被欲望所吞噬,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
贾芸与倪二的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起初,倪二对贾芸有恩,两人关系较为友好。倪二在贾芸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体现了他的仗义。但在倪二有难时,贾芸却未能给予有效的帮助,这让倪二的妻女对他产生了怨恨。倪二出狱后得知贾家冷淡不救,也对贾芸心怀不满。曾经的友好关系因为这次事件而变得紧张和冷漠。贾芸的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倪二的感情,也反映出他在人情世故上的短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潜在的危机。这种关系的转变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现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