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贾政
在《红楼梦》第一百四回中,贾政的行为和心理展现出了他在贾府复杂局势下的无奈与忧虑。
贾政回京后被皇上召见,皇上提及几个犯罪的贾姓官员,对贾家印象不佳。这一情况让贾政深感压力巨大,他意识到贾府已陷入了严峻的政治危机之中。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他,深知这种来自皇权的不满意味着什么,这可能是贾府衰败的开端。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担心家族的命运会因此急转直下。
回到家中,贾政先是拜见贾母,接受家人拜见,随后拜祠堂。这些行为既是遵循家族的传统礼仪,也是他试图稳定家族人心的一种方式。他希望通过这些庄重的仪式,让家人们感受到家族的根基还在,增强家族的凝聚力。然而,他的内心却清楚地知道,贾府的危机并非表面的仪式所能化解。
在与家人的交流中,贾政提到探春已经嫁过去,还提及探春的公公可能会调回京城。这看似平常的话语,实则透露出他对家族未来的一丝期许。他希望探春在夫家能够安稳,也期待探春公公的调回能为贾府带来一些转机。但这种期许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的渺小和无力。
贾政突然想起询问林黛玉,这一细节展现出他内心深处对这个外甥女的一丝愧疚。他的“突然想起”,也反映出他平日里对外甥女的关心实在太少。在黛玉死后,他才意识到少了一个人,这让读者感受到他作为长辈的失职。而宝玉因他的询问而伤心,也让他看到了宝玉对黛玉的深情,这或许也让他对宝玉的未来感到担忧。
从对贾府命运的影响来看,贾政虽然意识到了家族的危机,但他却无力回天。他在官场中可能也受到了同僚的排挤和打压,无法为贾府争取到更多的支持。他对家里子侄辈的警告,虽然体现了他想要整顿家族的决心,但在贾府长期积累的腐败和堕落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无法改变家族中已经形成的不良风气,也无法阻止家族走向衰败的命运。他就像一个在暴风雨中奋力掌舵的船长,虽然努力想要稳住船只,但却无法抵挡汹涌的波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贾府这艘大船逐渐沉没。
三、情节线索梳理
1.倪二与贾芸反目
在《红楼梦》第一百四回中,倪二与贾芸反目这一事件,是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因果关系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事件的起因源于倪二醉酒后冲撞了贾雨村。倪二本就是个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之人,醉酒后更是行事莽撞。贾雨村当时身为官员,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冲撞他的倪二,便命衙役将倪二鞭打并带走监禁。倪二的妻女在慌乱之中,想到了曾受倪二恩惠的贾芸,便向他求情,希望他能凭借与贾府的关系,向贾府说情救倪二出来。
事情的经过充满了无奈与矛盾。贾芸在接到倪二妻女的请求后,表面上答应帮忙,前往贾府托人。然而,此时的贾芸在贾府已说不上话,他虽努力周旋,但终究未能帮上忙。从表面看,贾芸似乎是因为在贾府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而无能为力,但实际上,他在帮忙的过程中明显不够用心。他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逐渐变得世故和自私,更在意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利益,而忽视了曾经对他有恩的倪二。
倪二出狱后,得知贾家冷淡不救,顿时怀恨在心。他原本以为自己曾帮助过贾芸,贾家会在他有难时施以援手,可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对贾家,尤其是贾芸产生了怨恨。他扬言要揭露贾家的丑事,这其中就包括他所知晓的贾府年轻一辈的恶行,如王熙凤放高利贷、尤二姐被强娶等事。曾经友好的两人,关系就此急转直下,反目成仇。
这一事件的结果不仅改变了倪二和贾芸之间的关系,也对贾府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倪二的怨恨和报复行为,为贾府的败落埋下了伏笔。他的出现使得贾府内部隐藏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加速了贾府走向衰败的进程。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深刻地看到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首先,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尽显其中。倪二曾在贾芸困难时慷慨相助,可当倪二有难时,贾芸却未能给予有效的帮助。这反映出在那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建立在利益之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发生倾斜,曾经的恩情便可能被抛诸脑后。其次,这一事件也揭示了贾府内部的复杂和腐朽。贾芸在贾府的遭遇,说明贾府内部等级森严,权力斗争激烈,即使是家族中的旁支子弟,也难以在其中立足和发挥作用。同时,倪二所知晓的贾府恶行,更是反映出贾府表面繁华背后的黑暗和堕落。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让原本善良、仗义的人变得冷漠、自私,让曾经美好的关系变得脆弱不堪。
2.宝玉怀念黛玉
在《红楼梦》第一百四回中,宝玉对黛玉的怀念之情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不断冲击着他那颗破碎的心,具体情节和情感表达令人肝肠寸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